1963年,焦裕禄向组织申请回山东老家看望老母亲,找到县长程世平表示,你手头宽不宽裕,能不能借我个三四百?程世平惊讶的看着焦裕禄表示,你这样子回老家,老娘看了不难受啊?
焦裕禄的事迹,几十年来在人们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不仅仅是“最美奋斗者”的代名词,更是无私奉献、果敢坚毅、挚诚待人的象征。焦裕禄的故事从青年时期便开始展现了他不凡的经历。1941年秋,焦裕禄的父亲因家庭贫困和生活压力过大,最终选择自杀。对于父亲的死,焦裕禄在事后的回忆中提到:“由于生活贫困,还需为汉奸纳粮交款,加上家里欠债,本人还要结婚,父亲深感愁苦,最后上吊自尽。”
父亲去世后,焦裕禄的家庭陷入了更加困窘的境地,债务缠身。他与哥哥分家后,便与母亲共同生活。1942年夏天的某个清晨,焦裕禄刚吃过早饭,走到门口时,发现日军和汉奸正打量着他家的门牌。他来不及逃跑,被两名汉奸抓住。随即,他被押到村外,与周围三个村的乡民一起被带到博山县城西冶街赵家后门的宪兵队。经过一段时间的牢狱生活,焦裕禄终于趁机逃脱,但他未能摆脱困境。
1943年,他被迫“卖兵”,即代替别人去服兵役。在途中,他再次被日军逮捕,但经过三天的关押后被释放。他的土地被迫卖掉,生活所需的物资也几乎变卖殆尽。家乡遭遇的灾难使得所有的庄稼几乎颗粒无收,焦裕禄无奈之下多次尝试逃离,然而仍然未能改变家中的困境。直到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焦裕禄才从宿迁县返回家乡。
尽管家乡尚未解放,但共产党已经在当地开展了革命活动,焦裕禄积极投入其中,加入了民兵组织。在民兵的岗位上,他参与了多个战斗,并在解放博山县城的战斗中发挥了积极作用。1946年1月,焦裕禄正式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党组织的帮助下,他继续投身于革命事业,逐步从一名普通的民兵成长为一名重要的革命干部。
1963年的冬天,兰考县的天气格外寒冷。在县政府办公楼的走廊里,县委书记焦裕禄正在寻找县长程世平。走廊上几乎没什么人,只能听见呼啸的北风不时拍打着窗户的声响。
找到程世平后,焦裕禄开门见山地说明了来意。他想回山东老家看望母亲,但手头紧张,想借三四百元周转。这个数目在当时并不算小,相当于一般工人好几个月的工资。程世平听后露出惊讶的神色,他没想到堂堂一个县委书记,居然连回老家看望母亲的路费都要借钱。
程世平仔细打量着眼前的老同事。焦裕禄身上穿着一件打着补丁的旧棉袄,脚上的布鞋也已经露出了脚趾。虽然是一县之长,但从他的衣着来看,与普通农民并无两样。程世平忍不住说了句:"老焦啊,你这样回去,老人家看了怎么不心疼?"
自从担任县委书记以来,焦裕禄的工资基本上分成了两部分:一部分寄回老家供养母亲,另一部分则时常接济那些生活困难的群众。在兰考县,焦裕禄的节俭是出了名的。他的办公室很简陋,只有一张办公桌和几把椅子。吃饭时,他总是和普通工作人员一起在机关食堂排队打饭。
即便是开会,也是能不用纸就不用纸,能不用粉笔就不用粉笔,一分一厘都要精打细算。有些人不理解,认为身为县委书记,完全可以过得好一些。但焦裕禄始终认为,当干部就要与群众同甘共苦。
1950年6月,焦裕禄与徐俊雅相识于河南省团校举办的培训班。焦裕禄凭借一手精湛的二胡技艺吸引了徐俊雅的注意,两人迅速产生了感情。经过双方父母的同意,他们最终举办了婚礼。在婚礼上,焦裕禄拉起了二胡,演奏了《小二黑结婚》,徐俊雅则伴唱道:“大伙儿呀,你拍手他叫好,都说你是一个好青年。”
到了1954年8月,金矿公路刚刚通车,厂党委决定派焦裕禄和一部分转业干部前往哈尔滨工业大学进修。此时,部分干部因家庭困难对学习充满顾虑,担心无法坚持下去。但在焦裕禄的鼓励和带动下,许多人也克服了困难,选择了去哈尔滨深造。
焦裕禄特别注重深入了解管理业务,有时为了弄清某个零件的加工过程,他会跑遍多个车间。为了更好地掌握工业管理知识,他边跟调度员学调度,边跟计划员学生产安排。一次,他主动要求自己试着编排生产计划,尽管计划员对他的能力有所怀疑,但在焦裕禄的坚持下,他最终编制出了周密而精准的计划,得到了计划员的认可。
1962年,焦裕禄第二次来到尉氏工作时,已身患严重的肝病。尽管如此,他依然全身心投入工作,尤其专注于农业建设。他发现,某些机耕队的工作人员存在吃拿卡要的现象,便立刻写了一首顺口溜讽刺他们:“好饭好菜,拖拉机跑得快;无菜无酒,犁不到头就走。”这首顺口溜通过口耳相传,很快在群众中传播开来,揭露了这些行为的不正之风,最终这种现象得到了有效制止。
同年,焦裕禄调往兰考,成为大众熟知的焦裕禄。他的到来让兰考人民感受到了新的希望。在兰考,焦裕禄继续将自己的力量投入到农业生产和灾后重建中。1962年秋,韩村遭遇了严重的涝灾,每个农户仅分得十二两红高粱穗。他们割草卖草,养活了全体社员和牲口,还修理了农具,购买了七辆架子车,最终渡过了难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