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昌辉太久没碰女人,闻到了洪宣娇身上的香味,忍不住抱着她亲了起来。洪宣娇怒道:“你脑子除了这些黄色废料还有什么?杨秀清打了我一顿,你去帮我打回来!”
1855年,李开芳在被俘后向清军透露了太平天国的军事情况。他指出,太平天国阵营中,萧朝贵最为能打,紧随其后的是韦昌辉,而杨秀清则很少亲自带兵。从李开芳的话中可以看出,韦昌辉是一位军事能力出众的猛将,然而他的军事才能常常被忽视。
在太平天国初期,韦昌辉担任了总后勤官的职务。尽管他在某些方面存在缺点,但在赏罚方面做得比较到位,能够让人尽其才、物尽其力,这为军队的运营提供了保障。作为核心层人物,韦昌辉和杨秀清一起担任军师,虽然地位低于杨秀清,负责的更多是具体事务的执行。韦昌辉的军事能力在执行具体行动时展现了他的价值,虽然他的权力和责任范围与杨秀清相比有限,但他的军事才能在关键时刻得到了充分体现。
1852年,萧朝贵在战场上阵亡,杨秀清得以真正掌握权力。在此之前,萧朝贵的身体状况较好,频繁下凡参与战斗,而杨秀清则相对较少亲自出征。在萧朝贵去世后,杨秀清逐渐将重心转向了对其他将领的培养。尤其是他对石达开的重视,导致了他对韦昌辉的忽视和冷落。杨秀清将韦昌辉“雪藏”起来,让他很少参与作战。
尽管如此,韦昌辉的军事才能和个人号召力依然让杨秀清感到忌惮。1854年,西征战场形势危急,杨秀清两次派韦昌辉去督师,但每次韦昌辉出发前,杨秀清都会找借口让他被召回。事实上,杨秀清并不希望韦昌辉过于强大,因为韦昌辉的实力仅次于他自己,是太平天国的核心力量之一。
咸丰四年的一个深夜,天京城北王府灯火通明。府中侍卫正要换岗时,一个披着斗篷的身影匆匆而至。守卫认出是洪宣娇,连忙放行。此时的洪宣娇面带伤痕,神色匆忙,径直闯入了北王府的内院。韦昌辉正在处理军务,案几上堆满了战报和奏折。听闻洪宣娇求见,他放下手中的文书,示意左右退下。在密室中,洪宣娇向韦昌辉讲述了被杨秀清责打的经过。
就在谈话间,韦昌辉闻到了洪宣娇身上的香气,一时冲动之下将她拥入怀中。洪宣娇勃然大怒,斥责他只顾男女之事,却不愿为她出头讨回公道。这番对话不欢而散。韦昌辉独自在案前踱步,回想起近年来杨秀清的种种行径。自从定都天京以来,杨秀清借着"通天大道"的名义,不断扩张权势。他不仅掌握军政大权,更是屡次以天父下凡的说辞干预朝政。就连洪秀全也只能暂时容忍。
这一切要从金田说起。韦昌辉出身广西金田一个殷实的客家地主家庭。家中良田近两百亩,每年租谷收入丰厚,在当地算得上富户。然而,富裕的家境并未给韦家带来相应的社会地位。作为客家人,他们常常遭受本地豪绅的欺压。一次交公粮时,韦家的谷物入仓后却被粮官抵赖,这种欺辱令韦家愤懑不已。
命运的转折发生在1844年。同为客家人的冯云山在紫荆山创立拜上帝教时,就与韦昌辉相识。当时的韦家对这个新兴教派持观望态度,并未立即加入。直到后来,韦昌辉献出巨额白银,才正式投身太平天国事业。
韦昌辉并非一个虔诚的宗教信徒,他加入太平军的最初原因源于他与当地地方官的冲突。那些地方官员的敲诈行为愈加严重,使得韦昌辉无法忍受。历史上,民众与官府的矛盾早已根深蒂固,官员与富户往往有着较为密切的关系,底层百姓只能忍气吞声。年轻气盛的韦昌辉,在冯云山的劝说下决定反抗,他抛弃了家财,将生死置之度外,毫不犹豫地加入了拜上帝教,并迅速成为其中的骨干力量,誓要与“清妖”一争高下。
在起义开始时,韦昌辉根据指示,偷偷将已铸好的刀剑投入附近的浅潭之中。第二天,洪秀全出面宣称“接受上帝旨意”,并告诉众人,潭中所藏神兵利器是天父天兄赐予,助太平天国扫清妖孽,统一天下。众人纷纷赶来捞取,果然如他所说,山谷中弥漫着对洪秀全的崇拜和赞美。然而,韦昌辉对于这种装神弄鬼的做法深感不屑,但由于自己在太平天国阵营中的地位较低,作为一名下属,为了能够在这个组织中建立功业,他只能选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尽管杨秀清体弱多病,眼睛又失明,但他并不是孤身作战,他背后有着庞大的支持力量,尤其是那些依赖他、与他有着共同利益的亲信和党羽。杨秀清依赖下层的人才,从而建立了一个庞大的权力结构。
因此,虽然杨秀清并不难杀,但韦昌辉依然未敢轻举妄动。关键时刻,秦日纲从前线赶来,局势发生了逆转,傅学贤的部队被击败,而韦昌辉也遭受了重创。随着傅学贤的死亡,局势逐渐失控,韦昌辉的暴行也逐渐升温,展开了大规模的清洗。
根据史料记载,韦昌辉的暴行极为残忍,他在短时间内屠杀了2万多名太平军士兵,致使太平天国的中枢政权陷入危机。9月27日,天京城内外的军民齐心协力,终于捉拿到韦昌辉。愤怒的民众要求将他五马分尸,并将他的肉块悬挂在天京城内,作为警告。天王洪秀全命令将他的尸体分成五块,每块两寸,挂在城墙上,并注明“北奸肉,只准看,不准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