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后,在齐齐哈尔有几名落单的日本兵,见大势已去,担心被俘,于是在附近的村庄东躲西藏,一路流窜到了嫩江东岸的三家子村。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广播宣布无条件投降,标志着二战在亚洲战场的终结。对于很多人来说,这是个解脱的日子,可对于中国东北齐齐哈尔地区的百姓来说,战争的阴影还没完全散去。日本关东军虽然整体投降,但一些散兵游勇却没那么容易放下武器。尤其是那些和大部队失散的日本兵,投降的消息传来,他们既迷茫又害怕。毕竟战败国的士兵,落到战胜国手里,下场可想而知——要么被俘受审,要么直接没了命。
在这种情况下,几名落单的日本兵就出现在了齐齐哈尔附近。他们原本是关东军的一部分,战争打到最后,部队被打散,他们也不知道该去哪儿。投降后,他们没选择向盟军或者苏联红军自首,而是决定铤而走险,跑到附近的村庄躲起来。这些家伙心里清楚,投降可能是死路一条,还不如先找个地方藏着,看看能不能混过去。于是,他们一路东躲西藏,最后流窜到了嫩江东岸的一个小村庄——三家子村。
三家子村是个普普通通的小村子,村民们靠种地为生,日子过得紧巴巴的。战争期间,他们也没少受苦,好不容易盼到日本投降,本以为能喘口气,恢复正常生活。可谁也没想到,这几个日本兵的到来,直接把村里的平静给搅得天翻地覆。
这些日本兵到村子的时候,已经饿得不行了。他们手里还有枪,但弹药估计不多了,身上也没啥值钱的东西。他们找到村民,说想用武器换点吃的。村民们一看这情况,也没多想,毕竟都是苦日子过来的人,多少有点同情心,就给了他们一些粮食。按理说,这事儿到这儿就算完了,拿了吃的就该走人了吧?可这些日本兵拿到粮食后,却变了脸,死活不肯交出武器。这一下,村民们可不干了。
想想看,村民们本来就对日本人没好感,战争几年,日本兵在东北干的那些坏事谁不知道?现在好不容易熬到投降了,这几个人还想耍横,谁能忍得下这口气?双方一言不合就动起手来。村民们手里没啥像样的武器,就拿着锄头、镰刀这些农具跟日本兵干上了。混乱中,村民们打死了两个日本兵,另外两个见势不妙,赶紧跑了。
这事儿要是就这么结束了,也许三家子村还能保住点安宁。可坏就坏在跑掉的那两个日本兵,他们没跑多远就碰上了一支更大的日本军队。这支队伍有差不多400人,正从王爷庙那边撤退,武器还没被完全缴械。带队的指挥官一听手下被村民打死了,火气一下就上来了。按说日本已经投降,他们应该老老实实等着被处理,可这帮人完全不讲规矩,指挥官直接下令,要给三家子村点颜色瞧瞧。
当天下午,这几百号日军就杀到了三家子村。他们一进村,根本不分青红皂白,见人就开枪,见房子就烧。村民们哪见过这阵仗啊,跑的跑,躲的躲,可村子就那么大点地方,能跑哪儿去?这场报复性的屠杀来得太突然,也太狠了,整个村子都被血染红了。村民死的死伤的伤,侥幸活下来的也吓得魂儿都没了。那一刻,谁还能想到和平已经来了呢?
就在三家子村陷入绝境的时候,附近巡逻的苏联红军察觉到了动静。苏军那时候在东北的任务就是清剿日本残余势力,确保地区稳定。他们本来就在齐齐哈尔一带活动,听到枪声和村民的惨叫,立马就反应过来,肯定是日军在搞乱。指挥官伊万诺夫上尉当机立断,带着部队赶了过去。
苏军赶到时,日军还在村里肆虐。双方一碰面,二话不说就开打。这场战斗打得特别激烈,日军人数不少,武器也不差,可苏军这边战斗力更强,又占了正义的立场。战斗持续了一段时间,苏军终于把这群日军压了下去。大部分日军被当场歼灭,还有一些想跑的,也没逃出苏军的包围圈,最后全被收拾了。
这场战斗虽然让苏军赢了,但代价也不小。据记载,苏军这边牺牲了124名战士。对于苏军来说,这可能是他们执行任务时的一次常规行动,但对于三家子村的村民来说,却是救命的转机。如果苏军没及时赶到,整个村子恐怕就彻底完了。
战斗结束后,三家子村的幸存者们回到了村子。眼前的景象让人心都凉了半截——房子烧没了,地里庄稼毁了,亲人朋友也没了多少。活下来的人只能咬着牙收拾残局,一边埋葬死去的乡亲,一边想着怎么重新开始。村里的幸存者,像王郁文、陶永富这些人,后来把这段经历讲了出来,才让后人知道了这段历史。
这场发生在三家子村的战斗,后来被一些历史学家称为“二战最后一战”。虽然规模不大,但意义不小。它标志着日本帝国主义在中国东北的最后挣扎,也让人们看到,即使投降了,战争的恶果还是会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