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到萧劲光家串门,一进门就想看看萧劲光家藏的宝贝,萧劲光不明所以,那么毛主席说的宝贝到底是什么?
萧劲光是位军事人才,早在延安时期,他就跟随毛主席工作了整整八年,在那个火热的革命年代,他们形影不离,讨论军事、研究战术,成为了患难与共的挚友和知己。
那时候,毛主席和萧劲光还是邻居呢,别看他们的窑洞简陋,可里面的宝贝可不少,尤其是书,那可都是市面上难得一见的珍本。
这件事还得从贺子珍说起,毛主席的夫人贺子珍,有一次去萧劲光家做客,无意间看到了他收藏的军事书籍,回去后,她就把这事儿告诉了毛主席,毛主席一听,立马就来了兴致,要去萧劲光那儿借书。
在一个闲暇午后,毛泽东信步来到萧劲光的窑洞,阳光透过窗棂,在土坯墙上投下斑驳的光影,毛泽东随意地坐在萧劲光的床边,环顾四周,目光闪烁。
"劲光啊,"毛泽东语气轻松地说,"听说你这里藏着不少宝贝?"
萧劲光正在整理桌上的文件,闻言一愣,他抬起头,略带疑惑地看向毛泽东:"宝贝?主席,您指的是什么?"
毛泽东没有直接回答,而是站起身来,缓步走到萧劲光的书桌前,他修长的手指在桌上的一摞书上轻轻点了点,意味深长地笑了。
萧劲光顺着毛泽东的目光看去,恍然大悟,原来,毛主席口中的"宝贝",指的正是自己珍藏的这些书籍。
其实萧劲光家里也没几本书,还都是他在革命路上,辛辛苦苦收集和保存下来的,那个年代,书籍可是比钱还金贵,所以当毛主席开口要借书时,萧劲光心里还真有点儿舍不得。
但是面对毛主席的再三要求,萧劲光最终还是把书借给了他,毛主席拿到书后,如获至宝,一头扎进了书海里,要知道,毛主席可是一个求知若渴的人,从那以后,但凡有空,他就埋头研读那些书,吸收其中的精华和智慧。
你别说,萧劲光虽然有点儿心疼书,但看到毛主席爱书如命的样子,他由衷地佩服起这位伟人了,从那时起,军事理论成了他们探讨的主要话题之一,毛主席常常问萧劲光:"对一个战役或战斗来讲,最重要的是什么?"萧劲光总是侃侃而谈,毛主席也频频点头。
再后来,萧劲光被任命为新中国的海军司令,毛主席虽然一直没空把书还给他,但两人的友谊却丝毫未减,1958年,毛主席还专门去青岛看望萧劲光,嘱咐他好好干,把海防搞好。
令人唏嘘的是,文革期间,萧劲光因为政治原因被免职,但毛主席依然牵挂着这位老朋友,还多次询问他的近况,叮嘱身边人要多关心萧劲光同志。
1976年9月9日,毛主席与世长辞,就在他去世一个月后,萧劲光收到了毛主席生前的最后一份"礼物"——那是毛主席的卫士长专程送来的两本书,连同一封亲笔信。
萧劲光颤抖着双手打开信封,读着读着,泪水模糊了双眼,原来,这么多年,毛主席一直把这两本书当作两人深厚友谊的见证,视若珍宝,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才依依不舍地还给了萧劲光。
萧劲光和毛泽东之间的友谊,绝不仅仅停留在借书还书的层面上,它更像是一部跨越几十年的传奇,镌刻下了两位伟人之间的惺惺相惜和患难与共。
正如毛主席信中所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对于毛泽东和萧劲光而言,书不仅是知识的源泉,更是革命情谊的见证,它将两位老一辈革命家的心紧紧系在了一起,直到天荒地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