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时期,澳大利亚在一次和朝鲜军的白刃战中打出了0:150的光辉战绩,这让澳大利亚的军人对拼刺刀十分自信。可是在一次与中国志愿军交手后,让入侵朝鲜的澳大利亚军队再也不敢在战场上和中国人拼刺刀了。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7月7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第84号决议,派遣“联合国军”支援韩国抵御朝鲜的进攻。
美国主导了这次行动,并邀请了其他15个国家参与。其中,澳大利亚是最先响应美国号召的国家之一,他们在6月29日就宣布派出一个海军分舰队和一个空军中队,并于8月28日抵达朝鲜。9月13日,澳大利亚陆军第3营也抵达朝鲜,并隶属于英联邦第27旅。
澳大利亚军队为什么这么积极地参与朝鲜战争呢?原因有三个方面:第一,澳大利亚是一个殖民国家,曾经长期受到英国的统治和压迫。二战结束后,澳大利亚虽然已经独立了,但在许多西方大国眼里,他仍然
是个被殖民小国。1943年开罗会议召开时,澳大利亚竟然完全被无视了,这让他们十分不满。于是,在这之后的一切国际事务中,澳大利亚都尽量参与,就算没有好处,也尽量刷一刷存在感。
第二,澳大利亚想要舍弃英国,换个大腿“抱”。当时的英国已经实力不如从前,而美国则是崛起成为世界霸主。澳大利亚觉得英国已经不能保护自己了,而美国则是更可靠的盟友。但美国并没有看上澳大利亚这个“小老弟”,所以澳大利亚只能通过朝鲜战争,在美国面前“刷一波”好感。
第三,澳大利亚有着白刃战的优势和自信。在二战中,澳大利亚军队曾经在新几内亚战场上打败过日本军队,并以凶狠著称。他们认为自己在白刃战中无人能敌,并且渴望在朝鲜战场上展现自己的实力。 澳大利亚军队在朝鲜战场上的第一次白刃战,发生在1950年10月3日。当时,联合国军已经将朝鲜军逼退到了三八线附近,准备越过三八线进攻朝鲜。澳大利亚第3营作为英联邦第27旅的一部分,负责攻击朝鲜的一个山头,名叫“苹果山”。这个山头被朝鲜军防守得很牢固,有许多掩体和地雷。澳大利亚军队在攻击时遭到了激烈的抵抗,双方展开了激烈的枪战。 在枪战中,澳大利亚军队发现了一个弱点:朝鲜军的步枪弹药不足,只能进行间歇性的射击。于是,他们决定利用这个机会,发动白刃战,直接冲上山头。他们认为自己在白刃战中无人能敌,而朝鲜军则是一群胆小怕死的兔子。
于是,在一声口令下,澳大利亚军队拔出了刺刀,高喊着“杀死他们!”向着山头冲去。他们的气势如虹,让朝鲜军感到了恐惧。朝鲜军虽然也拔出了刺刀,但是却没有勇气和澳大利亚军队正面对抗,而是选择了逃跑或投降。澳大利亚军队追杀了一路,将朝鲜军赶下了山头。在这次白刃战中,澳大利亚军队没有一人伤亡,而朝鲜军则有150人死亡或俘虏。
这次白刃战让澳大利亚军队感到了无比的自豪和自信。他们认为自己是白刃战之王,可以轻易地击败任何敌人。他们甚至还给自己起了一个绰号:“苹果山之狼”。他们觉得自己已经证明了自己的实力和价值,在联合国军中占有了一席之地。然而,他们并不知道,在不久之后,他们将面对一个更强大、更勇敢、更顽强的敌人:中国人民志愿军。
1950年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正式进入朝鲜战场,并于10月25日开始对联合国军发动反击。 中国人民志愿军以其数量优势、夜间作战能力、灵活机动性和顽强牺牲精神,在短时间内就给联合国军造成了巨大的打击。联合国军被迫从三八线后撤,并在11月中旬退到了38度线附近。
澳大利亚第3营也受到了中国人民志愿军的攻击,并在11月5日遭遇了他们在朝鲜战场上的第二次白刃战。这次白刃战发生在一个名叫“马靴山”的地方。这个地方是一个重要的交通要道,连接着平壤和清川江。澳大利亚第3营作为英联邦第27旅的一部分,负责防守这个地方,阻止中国人民志愿军的进攻。
11月5日晚上,中国人民志愿军发动了对马靴山的攻击。他们利用夜色和地形,悄悄地接近了澳大利亚军队的阵地。当他们距离澳大利亚军队只有几十米时,他们突然发出了震天的呐喊,拔出了刺刀,向着澳大利亚军队冲去。他们的气势如虹,让澳大利亚军队感到了惊恐。
澳大利亚军队虽然也拔出了刺刀,但是却没有了之前的自信和傲慢。他们发现,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军完全不同,他们不怕死,不怕伤,不怕痛,只要能够杀死敌人,就算是用牙齿也在所不惜。他们在白刃战中展现了无与伦比的勇敢和强悍,让澳大利亚军队无法抵挡。
在这次白刃战中,澳大利亚军队损失惨重,失去了白刃战之王的称号。他们从此不敢再在战场上和中国人拼刺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