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66年,霍光被灭族,皇后霍成君抱着汉宣帝的腿哀求说:“陛下就看在父亲的面子上,饶母亲和霍家子孙一条命吧。”汉宣帝勃然大怒说:“毒杀平君和谋害太子时,你们可曾想饶过他们。”说罢,拂袖而去。 汉武帝末年,自认才可安邦定国的太子据因巫蛊之乱而亡,汉朝国本动摇,武帝临终时,托孤大将军霍光辅佐幼帝。霍光深受武帝信任,二十多年来出入宫廷从未有过差错,自辅佐继位的汉昭帝刘弗陵以来,大权独揽,政令皆出自霍光门下,满朝文武唯霍光权柄最重。
即使汉昭帝加冠礼可自主执政后,朝政一概委政与霍光,十几年来,朝野安稳四海臣服,汉朝也迎来了一段稳定发展的时期。昭帝驾崩后无子,霍光迎立昌邑王刘贺继任皇位,只不过刘贺贪婪好色、胡作非为,他肆意提拔自己的下属,引起了霍光的不满。同年即被霍光暗中指使群 臣上书要求昌邑王退位,并在皇太后的支持下,很快完成了废帝。
因巫蛊之乱躲避在长安官狱的曾皇孙刘病已被霍光推到了前台,是为汉宣帝,宣帝自在襁褓中时便流落在民间,身边结交的无非是一些狱卒及低级官员,即位后,即使霍光上书要求还政于帝,宣帝依然很明智的选择继续相信霍光。
宣帝即位时已有妻子,在民间时,曾与同居一室的许光汉之女许平君结为夫妻,并育有一子刘奭,这也就埋下了与霍家割裂的根由。原来霍家自霍光多年来在朝廷的权势,自霍光以下,早已养成了唯我独尊、为所欲为的毛病,
宣帝继位后,按照朝廷惯例要封后,霍显安排群臣上言让自己的女儿封后,但宣帝刘病已考虑到霍家本已权柄颇重,再赋予皇后之职,那以后想要制衡就无比艰难了,再加上他与原配妻子许平君已经有了孩子,他内心对霍家的提议颇为不满。
很快,宣帝就以寻找以往宝剑的缘由封许平君为皇后,霍光并未反对,但妻子霍显却极为不满,趁着皇后再次分娩之际,霍显说通女医淳于衍暗中杀害皇后。
皇后生产自是大事,所有御医都慎重对待,唯恐出现任何差错,每一种药都会现有宫人试毒后才会给皇后服食。淳于衍暗中将乌头有毒的侧根也称为附子的剧毒捣碎,随身带入宫中,皇后生产后,淳于衍喂其吃下加入了附子的药丸,不久,许皇后头忍,最终死去了。
宣帝震怒,将所有相关御医全部下狱准备诛杀,淳于衍也在其中。霍显知晓后因担心淳于衍揭发,十分害怕,她立即将实际情况告诉了霍光,霍光极为惊讶,有心想要检举揭发,又不忍霍家一朝全灭,犹豫不定。
恰好有处理此事的奏书呈上,霍光便在奏书上签字,此事于淳于衍无关,免于追究其责任,淳于衍也就此暂时脱离了困境。
而霍显也极力劝说霍光趁机送女儿入宫为后,许皇后被害次年,霍成君被立为皇后。霍显的主要目的终算达成了。公元前68年,霍光病逝,汉宣帝为报答霍光拥立自己做皇帝的恩德,封霍光之子霍禹为右将军,掌军中大权,又封霍光的侄子霍山为霍山为乐平侯主管尚书事,并免除霍光后世子孙的赋税徭役,还与皇太后亲自到霍光灵堂进行祭奠。
一时间霍家尊荣无上,然而盛极必衰,霍家无论是霍禹还是霍山,能力都无法和霍光媲美,根本无力治理国家,朝廷中有识之士也暗中收集材料,以待时机。
此时,许皇后被毒害之事在民间已多有传闻,宣帝也心有所感,不过碍于霍家权势过重,并未选择大张旗鼓的调查,他也趁霍光亡故之际,暗中选择官员继任关键岗位,开始进行布局。
契机出现在公元前67年封太子之事上,霍县对宣帝封许皇后之子为太子极为怨恨和愤怒,她食不下咽还吐了血,她认为太子不过是民间女子所生,如何能被立为太子,那将来自己的女儿生了孩子,反倒只能封一个诸侯王吗。正是这份不甘让霍县决定再次铤而走险,她授意霍皇后暗中毒杀太子,不过因为宣帝此时已有防范,一直未能成功。
汉宣帝的布局也基本完成,在新上任丞相魏相引领下,霍家多个职位不断被削减,权势肉眼可见的在减少,霍家担心以前的诸多事情被引发,就起了谋反朝廷,改刘为霍的换代心思。
这也就给了汉宣帝理由,他召集文武群臣对霍家进行围剿,公元前66年7月,霍家事泄,霍皇后哭求宣帝饶霍母及霍氏子孙一命,汉宣帝却极为恼怒的说:当初许皇后被害之时,你们可曾想过有今天。这也决定了霍家的命运。
当月,霍禹被腰斩,霍山自杀,霍显及霍家其他子女被弃市,次月霍皇后被废,后十二年,霍皇后自杀。霍家自此全灭。然霍光自始至终未曾受到波及,他的陵墓依然受到汉室的保护,这也是感念于霍光的憾世之功。
只是,霍光一方面作为权臣,废立皇帝皆有自主,另一方面又掌家不严,妻子及儿女均不成器,这也造就了霍家终被族灭的结果。
用户11xxx29
据说昌邑王刘贺,也是想和霍光掰掰手腕,可惜不懂韬光养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