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的一天,李士群将一个男人诱捕至76号,之后还让老婆叶吉卿去男子家里,通知其太太。丁默邨主张杀他,生死关头,日本领事岩井英一赶来救他。被救出后,他却向戴笠汇报。 男子是谁?有此能耐受到多方关注。 他是袁殊,被称为世界上绝无仅有的“五重间谍”。 1931年,袁殊加入党组织后,立即转做特科工作。第二年,他就依组织指示,通过表兄贾伯涛的关系,结识中统头子吴醒亚,顺利打入中统内部。 在吴醒亚介绍下,袁殊成为一名新声通讯社记者。之后,他利用职务之便通过各类记者招待会,结识许多不同政要,最主要的是还与日本驻沪副领事岩井英一得以结识。 当时,就货币兑换率与关税问题,中日谈判进行中,因为岩井方面的渠道,袁殊能拿到又快又准的一手消息,连吴醒亚对他都刮目相看,他也因此成了红人。 岩井因看重袁殊办事能力,每月给他200元的“交际费”,袁殊因此顺利成为日方情报人员。 此时的袁殊因此具有“三重间谍”身份,当然这一切都是经过党组织批准的。 不久,岩井安排袁殊去往日本。回国后,袁殊通过党宣传部长冯雪锋找到杜月帮忙,办起了时事刊行社。 抗日战争爆发后,戴笠想找个熟悉日本关系的人,杜月笙将袁殊推荐给了他。戴笠了解到袁殊与日本领事岩井英一关系不错时高兴异常,当即登门拜访。 袁殊感到事关重大,立即请示上级潘汉年。潘汉年认为这是难得的机会,沉吟片刻后对袁殊表示,要好好把握。 就这样,袁殊有了五重秘密身份。 袁殊加入军统后,戴笠交给他两个重要任务,一是收集日方情报,还有就是不管时局如何变化,要坚守上海。 此后,袁殊通过各种关系,大量获取日军情报,一一汇报给党组织后,才有选择地给军统汇报。 上海沦陷后,袁殊奉命留在了上海。 不久,日军进行了令人发指的大屠杀。消息传来,潜伏下来的战士个个义愤填膺。袁殊以军统少将的名义,成立了秘密行动小组,专门惩办侵略者和汉奸。 1938年夏,袁殊发现虹口本田纱厂后院,有个日军军火库。经过侦察,袁殊得知只有一个当伙夫的外乡人可以自由出入。袁殊安排情报人员化装成黄包车夫,借帮助伙夫买菜为名,与伙伴拉呱搭讪。很快两人就混熟了。 不久,袁殊就将事先准备好的炸药,让人交给伙夫藏在菜筐带进库房。当天深夜,日军仓库被引爆,火光冲天。 此次行动狠狠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上海人民无不拍手称快。 戴笠在香港召开军统骨干会议,特别嘉奖袁殊的功绩,同时交给袁殊一项重要任务:除掉李士群。 回到上海后,袁殊就开始着手策划,准备炸掉76号总部的计划。由于对地形的了解,他亲自画了地形图,并且安排人从76号后面的菜地挖地道。 没曾想,军统上海区区长王天木,暗中投靠李士群,出卖了袁殊。 李士群将袁殊诱捕到76号后,拿出他亲手绘制的76号地形图、爆破计划书,恶狠狠地说:“要么与我们合作,要么就地处决。” 袁殊从容回答:“成王败寇,落到你手里,听凭处置!”李士群见袁殊这样说,立即换了一副面孔,随后对袁殊各种威逼利诱,并强调:“日本人一般不收回死刑成命的。”袁殊正色道:“你为日本人办事,难道我就没有日本的关系吗?” 听袁殊这么说,李士群怔住了,一时摸不着头脑的他,派自己老婆按袁殊的要求,去袁家通知袁殊夫人送换洗衣裳。 袁殊夫人得到袁殊的暗示后找到潘汉年,潘汉年当即把岩井的电话给她,并让她打电话通知岩井救人。 岩井接到电话后,很快就疏通关系把袁殊保了出来。 之后,袁殊接到上级指示将计就计,以军统身份答应与岩井“合作”,成立“兴亚建国运动”组织,并化名为严军光,发表了《兴亚建国论》。 表面上看,袁殊发表的《兴亚建国论》是为日军说好话,为日军工作,实则袁殊是为了掩护他所拥有的秘密电台,让他能在日伪监控下,用更隐秘的方式将机密情报发出去。 为了避免戴笠起疑心,袁殊同时给戴笠写了一封亲笔信,说明由于王天木的出卖,爆炸76号一事败露,自己被捕后被判死刑。因岩井出面营救,不得已之下才与日本人“合作”,……戴笠收到袁殊的信件后,亲笔回信勉励袁殊。 从1939年到抗战胜利,袁殊从来没有发生任何意外,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这无疑是与他的智谋与出色能力分不开的。 抗日战争胜利后,袁殊返回了党组织的怀抱,在党组织安排下,转移到解放区,结束了10多年的潜伏生涯。 1987年,袁殊逝世,享年76岁。至此,这位五重间谍的人生大幕缓缓落下,他传奇而富有色彩的一生,留给后人细细品味。
1958年,71岁的蒋介石终于答应见张学良。11月23日下午17时左右,在大溪,
【6评论】【36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