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夜,上官婉儿躺在武则天男宠张昌宗的怀里,娇声问:“你就不怕被陛下知道吗?”张昌宗邪魅笑道:“陛下有哥哥陪,可我想你啊”,刚好被来寻他的武则天听到,推门而入,当即拿刀向床榻振去。
是夜,上官婉儿躺在张昌宗的怀中,娇羞地问他是否不怕被武则天发现。张昌宗调笑道,陛下有兄长相伴,自己却无比想念婉儿。谁知这番话竟被来寻张昌宗的武则天听了个正着。武则天震怒之下,拔刀直指二人,却因气力不济,刀子掉落在地。上官婉儿和张昌宗吓得跪地求饶,辩解道是一时酒醉,并无他意。武则天默不作声,带走了张昌宗。 武则天虽恼怒上官婉儿与张昌宗的背叛,但念在他们的才华与忠心,最终网开一面,免于一死。武则天只是下令在上官婉儿额头刻上"忤旨"二字,以惩前毖后,却也不忍将其斩草除根。上官婉儿灵机一动,在额头刺了朵梅花遮盖伤疤,反而引领了宫中妆饰新风尚。她就这样躲过了这场情劫,但她与武则天、张昌宗的恩怨情仇,才刚刚拉开了序幕。 上官婉儿,出生于664年,唐代女政治家和文学才女,背负着家族的辉煌与命运的曲折。她自称是西汉上官桀、上官安、上官期祖孙三代的后裔,具有显赫的家世背景。其高祖父上官贤曾任北周幽州太守,曾祖父上官弘在隋朝担任江都宫副监,祖父上官仪更是唐高宗时期的宰相。这个显赫的家族背景使她原本有着较为光明的前途,但命运的波折让她早年经历了巨大的变故。 麟德元年(664年),上官婉儿刚刚出生不久,她的祖父上官仪因替唐高宗起草将废除武则天的诏书而与上官庭芝一同被武则天所杀。武则天心生疑虑,认为上官仪可能在策划某种谋反,因此下令处死他。这场家族灾难使得年幼的上官婉儿和母亲郑氏被迫成为掖廷的奴婢,度过了颠沛流离的岁月。虽然身处低贱的地位,但上官婉儿在母亲的悉心教导下,读书识字,展现出与生俱来的聪慧与才情。她不仅能吟诗作对,文学才华早早显露,还表现出对政务的敏感与机智,这为她日后的崛起埋下了伏笔。 时光流转至仪凤二年(677年),年仅十四岁的上官婉儿因为出众的才学,被女皇武则天召见。她当场接受了武则天的出题考较,结果令人震惊——她文不加点,心思敏捷,迅速成文,且文辞华丽,意境深远。武则天看到她的才华,心中非常欣赏,决定将她从奴婢身份中解脱出来,并给予她宫中重要的职务,让她掌管诏命事务。上官婉儿的才学与机智,使她迅速从一个普通的宫廷奴婢,蜕变为掌权一方的宫廷女官,显现出她非凡的政治智慧。 尽管如此,命运并未一帆风顺。上官婉儿虽才情出众,却因为一次违忤武则天的旨意而面临死刑。此时的武则天已拥有极高的权力与威严,而上官婉儿虽有过人的聪慧,依旧未能避免这次险些丧命的惩罚。然而,武则天见她才智非凡,最终出于惜才之心,决定宽恕她的过错,虽然处以了黥面(刻字惩罚),但上官婉儿得以保全性命。此番经历让她更加明白了宫廷内权力斗争的残酷与复杂,也促使她更加谨慎小心,巧妙迎合武则天,力求获得她的宠爱与信任。 随着时间的推移,上官婉儿不仅在宫中逐渐积累了更多的权力,而且在武则天掌政期间,她逐步涉足更广泛的政务工作。自从通天元年(696年)起,她便开始参与处理百司奏表,协助决策国政。此时的上官婉儿,已不再是一个单纯的文学才女,而是掌握政务大权的政治家。她参决政务的权力日益增大,甚至能够影响到军事和国策的决定,举足轻重的地位使她成为当时宫廷内不可忽视的力量。 她的影响力不仅限于国内政务,甚至延伸至唐朝的军事谋略和外交决策。在武则天称帝后,她对外政策的指导作用更为明显,许多重要的国家决策,都需要经过她的审批。上官婉儿的聪明才智、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精湛的政治手腕,使得她在女性政治人物中独树一帜,成为一代传奇。 然而,她的崛起并非没有争议。在男性主导的唐朝政治舞台上,作为一名女性,她的权力扩展和影响力的提升,常常引发其他权臣的嫉妒与反感。尽管如此,上官婉儿凭借自身过人的智慧和才华,在波谲云诡的政治漩涡中站稳了脚跟,成为武则天背后的一股强大力量。 随着时光荏苒,武则天渐渐疏于朝政,沉湎于享乐之中。上官婉儿以其政治敏锐嗅到了风向的变化,她决定抛弃武则天,转而投靠太子李显。她暗中与李显达成协议,为其笼络朝臣,巩固太子地位。武则天驾崩后,李显顺利继位,上官婉儿因其助力不小,被封为昭容,成为诏令起草的总管。她甚至借助皇帝的恩宠为自己平反昔日冤案,为祖父和父亲恢复名誉,官复原职。此时的上官婉儿,可谓春风得意,权倾朝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