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8年,大将王树声在某机关单位食堂排队打饭,见一干部打了5份饭菜,顿感蹊跷。他上前询问原因,竟然被那干部怒目呵斥到:“关你什么事,闪一边去!”接下来发生的事情,让人拍手叫好。 1968年,一位身着朴素便装的老人走进了北京某机关单位。 他步履稳健,目光深邃,看上去平易近人,却有一股不怒自威的气质。这位老人正是时任军事科学院副院长的王树声大将。 王树声是一位德高望重的老革命。他在军事科学院任职期间,与叶剑英元帅配合默契,出色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多次受到毛主席和中央领导的赞扬。 王树声大将从不以功自傲,他始终保持着艰苦朴素、亲民爱兵的作风。在军事科学院工作的那些年里,他常常身穿便装,没有警卫随行,混迹在普通官兵中间,体察他们的冷暖。王大将的这种作风,赢得了广大官兵发自内心的尊重和爱戴。 这一天,王树声大将从军事科学院出发,来到这个机关单位进行调研。按照惯例,基层单位的领导早早地在大门口恭候多时,随时准备着接待这位尊贵的客人。 让他们没想到的是,王大将只身一人悄然而至,连一名警卫或秘书都没带。 更让他们吃惊的是,王大将开口第一句话就是:"我此行是代表军委来调研的,不是来视察或搞什么检查的。你们要像对待普通同志一样对待我,该怎么工作就怎么工作,不要搞特殊化,更不要迎来送往。" 王大将的一番话,让在场的领导们面面相觑。他们知道,这位德高望重的老帅绝非说说而已,而是用行动诠释着共产党人的优良作风。 于是,领导们只好放下早已准备好的饭菜和礼品,恢复了正常的工作秩序。 在随后的调研过程中,王树声也始终保持着这种务实低调的风格。他走到哪里,就像哪里的普通一员。不仅如此,王大将还特意叮嘱工作人员,中午吃饭不许给他安排单独的餐桌,更不要搞什么特殊伙食。 他要求和大家一起排队打饭,吃普通伙食。这番话传开后,在场的同志们无不动容,他们亲眼目睹了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帅谦逊自牧的胸襟和品格。王树声以身作则,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个共产党员应有的作风和操守。 到了午饭时分,王树声来到食堂打饭。他和普通官兵一样,端着饭盘,有说有笑地排在队伍中。一切都显得那么自然、平常。就在这时,前面突然传来一阵吵闹声,打断了午餐的宁静...... 就在王树声大将埋头打饭的当口,前方突然传来一阵喧哗。 只见一位身着干部服装的中年人,手里端着好几个饭盒,正在窗口前大声催促:"快点快点,别磨蹭!" 饭菜很快装好,那干部抬脚就要离开,脸上流露出一丝不耐和傲慢。 王树声见状,心头一紧。作为一名身经百战的老兵,他对部队里的一切反常现象都保持着高度敏感。一个人打这么多饭菜,显然不合常理。王大将当即迈步上前,拦住了那名干部。 "同志,请等一下。你这一人怎么打了这么多饭?是不是要帮别人带饭?"王树声语气平和,但目光如炬。 没想到,这一问却彻底激怒了对方。只听"啪"的一声,那干部猛地将饭盒重重顿在桌上,饭菜险些洒出。"你管得着吗?少多管闲事!" 说罢,他一把推开王树声,大步流星地走了。 现场一片寂静,众人惊愕地看着这一幕,不知所措。 王树声神色凝重地站在原地,眉头紧锁。虽然他的便装上沾了几滴溅出的汤水,但他似乎毫不在意。"同志们,大家都看到了吧?在我们的队伍里,竟然出现了这样不守纪律、目无组织的行为,实在令人痛心!" 王大将环顾四周,目光如炬,语气严肃而沉痛。 在场的同志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窃窃私语了起来。经过一番打听,王树声了解到,刚才那名干部是这里的一位领导的秘书。 一直以来,他就以领导亲信自居,在单位里趾高气扬,甚至干预一些重大决策,引起了不少同志的不满。但由于他背后有人,大家都敢怒不敢言。 对王大将而言,这绝不是一件小事。他当即表示,这种违反党纪国法、脱离群众的行为决不能姑息。"不论他是谁的秘书,犯了错误就要受到惩处。我们的干部必须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如果吃拿卡要、独断专行,还算什么人民公仆?" 王树声掷地有声的话语,赢得了现场军官和群众的一致赞同。 就在当天下午,王树声便约见了这名干部的顶头上司。在了解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后,领导当即作出决定:免去这名干部的职务,并给予严肃处分。 消息传开,官兵们无不拍手称快。他们佩服王大将敢抓敢管、铁面无私的作风,更赞赏他不怕得罪人、勇于同歪风邪气斗争的勇气。
1968年,大将王树声在某机关单位食堂排队打饭,见一干部打了5份饭菜,顿感蹊跷。
一国之君历史研究呀
2025-03-29 15:39:40
0
阅读: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