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0年,李世民把15岁爱女嫁给宰相儿子,洞房花烛夜,新郎迫不及待来到新房。谁料,公主猛地扯下盖头,霸道说:“从今往后,你不准碰我!”新郎直勾勾的盯着妖娆多姿的妻子,怔怔地站在原地。
到了五十岁左右,李世民的健康状况开始明显恶化,体力不支、精神疲惫的迹象逐渐显现。这一时期,李世民深感自身能力的衰退,却无法有效应对日益复杂的政务和军事事务。 面对顽固的疾病,李世民曾尝试多种治疗方法。然而,传统的中药治疗未能显著改善他的病情,甚至一些地方传来的民间偏方也未能奏效。在无奈之下,李世民转向当时风靡一时的丹药疗法。丹药,作为古代中国的一种炼制药物,被认为具有延年益寿的功效,许多皇族和贵族纷纷尝试。然而,根据《旧唐书·天竺传》和《旧唐书·郝处俊传》的记载,李世民服用的丹药并未对他的健康产生任何积极影响,既没有缓解病情,也未导致更严重的副作用。 贞观二十二年,唐朝将军王玄策在对抗中天竺帝那伏帝国的战役中取得了胜利。王玄策带回了大量的战俘,其中包括一位自称拥有长生之术的方士,那罗迩婆婆寐。 那罗迩婆婆寐声称自己已有两百岁,掌握着古老的炼丹术,能够制造出延年益寿的丹药。此消息迅速引起了唐太宗的兴趣,作为一位注重长寿与治国理政的皇帝,李世民决定亲自命令这位方士为自己炼制丹药,期望借此延续自己的生命,继续为国家的繁荣稳定贡献力量。 然而,实际情况并未如李世民所愿。根据《资治通鉴》的记载,那罗迩婆婆寐并未成功制造出任何有效的丹药。多次尝试后,这些所谓的长生丹药不仅未能延长李世民的寿命,反而未能产生任何显著的效果。《资治通鉴》明确指出,方士的“药竟不就”,即丹药未能成效。这一记录揭示了古代炼丹术在科学上的局限性,也反映了唐朝对长生不老追求的复杂心态。 尽管李世民对方士抱有极大的期望,但最终他并未服用那罗迩婆婆寐所制的丹药。事实上,唐太宗的去世并非因服用丹药,而是由于长期的身体消耗和疾病。李世民在年轻时通过多次战役和政务的繁重,身体和精神都受到了极大的消耗,到了五十岁左右,健康状况急剧恶化。尽管尝试了各种治疗方法,包括传统中药,李世民最终还是因病逝世。这一事实与后世一些误传形成鲜明对比。 有一种说法来自李蕃,他在唐太宗去世后约一百年提出,认为唐太宗是因服用丹药而亡。然而,历史学者普遍认为这一说法缺乏可信度。李蕃生活在唐太宗去世后数百年,其记忆与记录可能存在偏差或误传。 此外,唐太宗的亲近者和记录其生平的历史文献中并未提及丹药与其去世有直接关联,进一步削弱了这一说法的可信度。 大唐天子李世民驾崩,按理说,作为皇帝最宠爱的小女儿,高阳公主理应为父亲的离世悲痛欲绝。可是,高阳公主的脸上却不见一滴眼泪。 人们纷纷议论,都说她不孝,甚至有人猜测她与皇帝的关系早就决裂。究竟是什么让这对父女反目成仇?故事还要从头说起。 一次,李世民与房玄龄商议,决定把高阳公主许配给房玄龄之子房遗爱。 房遗爱生得高大英俊,骁勇善战,品性也端方,堪称郎才女貌的一对璧人。按理说,这门婚事于公于私都是百利而无一害,谁知高阳公主得知后勃然大怒,连夜闯入宫中,高声怒斥李世民"枉为人父"。 原来,高阳公主早已心有所属。那个人不是朝中哪位贵公子,而是一个叫辩机的和尚。 高阳公主与辩机青梅竹马,两情相悦,岂肯听从父亲的指婚?她誓死不嫁房遗爱。可是,李世民岂是她能抗拒的?在皇命面前,高阳公主只能含恨就范。 洞房花烛夜,高阳公主一袭红妆,美艳绝伦,但眼中却满是泪水。房遗爱满怀欣喜地走进洞房,掀开盖头,却发现新娘泪流满面。他温言安慰,表示会好好待她。高阳公主却猛地推开他,愤然离席。房遗爱默默无言,只得独自在洞房中饮尽了合卺酒。 婚后,高阳公主对房遗爱不理不睬,整日以泪洗面。房遗爱虽然备受冷落,但始终不离不弃,小心翼翼地呵护着这个伤心欲绝的妻子。渐渐地,高阳公主也被他的真心打动,夫妻俩的关系有所缓和。 可是,高阳公主对辩机的思念之情丝毫未减。她时常借故外出,实则是去寺庙与辩机幽会。房遗爱对妻子的所作所为心知肚明,但他不忍拆穿,只是默默地守候在家中,等待妻子归来。 这样的日子持续了一段时间,终于有一天,李世民派人跟踪女儿,抓住了她与辩机私通的铁证。李世民勃然大怒,下令处死了辩机,高阳公主也被禁足深宫。 她悲愤交加,整日以酒浇愁,时而号啕大哭,时而歇斯底里。她恨透了李世民的专制,也怨恨房遗爱的懦弱。在失去挚爱的打击下,高阳公主一蹶不振,最终郁郁而终。 房遗爱在妻子去世后,也随之消沉下去。他虽然对妻子始终不离不弃,但内心却备受煎熬。他明白自己虽然赢得了高阳公主的身体,却永远无法占据她的心。 这个如花美眷,却注定要与自己无缘。房遗爱最终也没能走出悲伤,郁郁寡欢地过完了余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