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开国少将尤太忠视察部队,见一副团长好生眼熟,暗骂一句大事不好,立刻打电话给开国中将吴克华:“怎么那么大的事你也瞒着我?”
1982年的一天,尤太忠少将正在视察部队。这位开国功臣对部队的建设和发展始终非常关注。在视察过程中,一位年轻的副团长引起了他的注意。这位副团长军容严整、精神抖擞,举手投足间透露出军人的气质和才干。 尤太忠心想,这位副团长看起来有些面熟,但一时又想不起在哪里见过。于是,他主动上前与那位副团长攀谈起来。尤太忠问起副团长的家庭背景、入伍经历和在部队的表现。副团长谈吐不凡、才思敏捷,尤太忠对这位年轻人越发赞赏。 交谈中,尤太忠得知这位副团长名叫吴晓伟。他好奇地问:"吴副团长,请问你父亲是谁?我总觉得你有些面熟。"吴晓伟恭敬地回答:"回首长,我父亲是吴克华。" "你说什么?吴克华?"尤太忠脱口而出,满脸惊讶。他万万没想到,吴克华的儿子竟然在部队当副团长,而自己一直都不知道。要知道,吴克华可是自己的老战友,两人可谓是生死与共,亲如手足。 尤太忠陷入了沉思。他与吴克华年轻时就一同战斗,建立了深厚的革命情谊。转眼这么多年过去,昔日的战友都已两鬓斑白,而战友的儿子也已经在部队担任要职了。尤太忠感慨万千,岁月的流逝和革命事业的传承,令他热泪盈眶。 同时,尤太忠也纳闷,为什么多年的老战友吴克华,从来没有提及自己的儿子也在部队服役的事情。他觉得,吴克华这么做,一定有他的用意。尤太忠决定,找个机会问问吴克华,听听他的想法。 吴克华,这个响当当的名字,在中国军界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是一位传奇的将领,一生戎马倥偬,为新中国的缔造和巩固立下了不朽功勋。 吴克华出身军人之家,在战火纷飞的年代投身革命。他带领部队转战大江南北,所向披靡,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惊天动地的战绩。在解放战争期间,吴克华指挥若定,运筹帷幄。他率部参加了辽沈、平津、衡宝等大战役,特别是在东北战场的决战中,更是发挥了关键作用,为新中国的诞生立下了汗马功劳。 新中国成立后,吴克华战事方殁,又投身国防建设。他先后担任华南军区参谋长、铁道兵司令员等重要职务,为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发展国防事业贡献了全部心力。在他的带领下,人民军队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然而,命运的转折点悄然而至。特殊时期,吴克华身陷囹圄,却从未动摇对党和人民的赤胆忠心。他坚信,黑暗终会过去,光明终会到来。 吴克华常说,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他矢志不渝追求真理,鞠躬尽瘁为民造福。 1976年,吴克华官复原职,重新回到了国防建设的前线。历经磨难的吴克华,思想更加成熟,对国家、对人民的感情更加深厚。他意识到,个人的荣辱得失,在民族大义面前微不足道。他更加珍惜手中的权力,立志为国为民竭尽全力。 吴克华反思个人的坎坷遭遇,希望自己的儿子吴晓伟能够白手起家、凭真本事立足。他不愿儿子因自己的身份而获得特殊照顾,他要儿子脚踏实地、艰苦奋斗,靠真才实学赢得一席之地。 尤太忠与吴晓伟的相遇,让这位老将军心里嘀咕不已。他决定尽快与吴克华联系,问个究竟。尤太忠拨通了吴克华的电话,开门见山地问道:"老吴,你儿子吴晓伟已经是副团长了,你怎么从来没跟我提起过?这么大的事情,你也不告诉我一声?" 电话那头,吴克华沉默了片刻,然后缓缓说道:"老尤,我不想让晓伟仰仗我的关系。我希望他能够白手起家,靠自己的真本事在部队立足。" 尤太忠恍然大悟,对吴克华的想法表示理解和赞同。作为父亲,吴克华宁愿儿子经受磨砺也不愿他走捷径,这种望子成龙、力求公正的情怀令人敬佩。尤太忠与吴克华畅谈了很久,两位老战友重温了昔日峥嵘岁月,也为子弟后代的教育问题交换了意见。 尤太忠挂断电话,若有所思。他明白了吴克华的良苦用心,也下定决心要帮助吴晓伟健康成长。从那以后,尤太忠经常关注吴晓伟的表现,在工作中给予他悉心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