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9年的一天,一名北京知青回城之前,用借来的相机拍下了这张照片。他当时绝不会想到,这张照片在多年以后还能引发很多争论和质疑,因为照片的时代背景并非万恶的旧社会,却让人产生了穿越历史的错觉。
“知识青年”(简称“知青”)这一术语,在中国具有特定的历史和文化含义。广义上,它指的是受过一定教育的青年群体,尤指那些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人。 在中国特定的历史时期——从1968年至1978年末期,这个称谓被特别用来指代那些从城市被动地迁移到农村和边疆农垦兵团,从事农业劳动和边疆建设的年轻人。 这些知识青年中,大部分实际上只完成了初中或高中的教育,很少有机会继续接受更高层次的学术或专业训练。尽管如此,他们被广泛地视为有知识的青年,因为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他们相对于大多数只能接受初等教育的农村青年,已具有较高的教育水平。 这段历史中的知青运动,不仅是一次大规模的社会和人口动态调整,也深刻影响了这一代人的命运和思想。被派往农村和边疆的知青们,在艰苦的环境中既实践了理想,也经历了人生的重大考验,这成为中国近现代史上一段难忘的记忆。 1969年的一个平凡日子,北京知青程近阳即将离开陕北延川地区的一个小村庄,前往部队开始新的人生征程。在这个他插队劳动了数年的地方,程近阳结识了不少淳朴善良的农民,也与当地一户人家结下了深厚的情谊。临行前,他特意向公社的熟人借来一部相机,想要留下一些美好的回忆。 程近阳约好了那一家的孩子们在村口拍照。那一家姓张,有三个孩子,平日里,程近阳和他们的关系非常亲密,像一家人一样。程近阳利用闲暇时间教孩子们认字读书,给他们讲述外面世界的种种新奇事物,传授各种知识,鼓励他们努力学习,将来能走出大山,去看看更广阔的天地。张家的孩子们也把程近阳当做亲哥哥一样敬重,跟他学到了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 拍照那天,张家的三个孩子穿着自己最好的衣裳,虽然那也是补丁摞补丁,但他们仍然非常高兴。他们排排站好,手里捧着各自最心爱的书册,就是程近阳从城里带给他们的 "红宝书"。 那个物质条件十分匮乏的年代,农村孩子能拥有课本以外的书籍已属难得。程近阳带去的那些"红宝书",虽然篇幅不多,但激发了孩子们对知识的渴求,丰富了他们的精神世界,成为他们最宝贵的精神食粮。这份难能可贵的求知欲望,是物质富足所不能比拟的。 就这样,一个普通知青、三个农家孩子和一部简陋相机,在1969年的一个寻常日子里,留下了这张弥足珍贵的黑白照片。它真实记录了那个火红年代农村的贫困面貌,更记录下了人与人之间质朴的情感和精神面貌。这张照片虽然年代久远,却弥足珍贵,值得我们认真端详,细细品味。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转眼间,半个多世纪已经过去。程近阳当年拍下的那张照片,也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泛黄。直到最近,程近阳的后人在整理先辈遗物时,无意中翻出了这张尘封已久的老照片。当他们将照片上传到网络时,竟引发了许多争议和质疑。 有些网友对照片产生了疑问,认为画面中孩子们的穿着打扮,看起来更像是旧社会的景象,而不太符合社会主义时期的情况。 他们对照片的真实性提出质疑,怀疑这可能是一张摆拍的"穿越照"。一时间,各种猜测和议论纷纷出现在网上。 程近阳的后人们为了证明照片的真实性,决定寻找当年照片中的人。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多方打听,他们终于找到了照片中的老大。 半个世纪过去,曾经的小姑娘如今已是白发苍苍的老人家。当程家后人将这张照片拿给张金凤看时,老人激动地连连点头,泪水顺着布满皱纹的面颊流了下来。 为了进一步证实照片的年代,程近阳的后人又从家中找出一本泛黄的日记本。这是程近阳在插队期间写下的日记,里面详细地记载了他在农村的点点滴滴。通过日记的记述,人们得以一窥那个特殊年代的真实缩影。 通过张金凤老人的证言和程近阳的日记,人们最终确信这张照片确实拍摄于1969年。它真实地反映了当时农村的贫困状况,但同时也展现了人们崇高的精神风貌。尽管物质条件十分落后,但在那个火红的年代,人们却怀揣着远大的理想,以艰苦奋斗的精神激励自己不断前行。这种宝贵的品质,是我们今天应该传承和发扬的。 这张饱经岁月沧桑的照片,承载了一代人的记忆,也引发了后人的深思。它昭示我们应该正确看待那段特殊的历史,既不美化,也不抹黑,而是要客观认识那个年代的真实状况。我们要从前人的奋斗历程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以更加昂扬的斗志和必胜的信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努力。
我是50年出生的人,那时候真的很穷,每人一丈三尺六的布,讲衣服有句口头禅,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不过每个人的衣服都干净的,补丁就小不了。热天小孩没有鞋穿,电风扇,空调,想都不要想,75年回城后,开始有人买些风扇零件来做风扇。
我是七十年代初生人,家里兄弟姐妹四个,小时候一件棉袄先由老大穿,轮到我的时候就跟图片里一样了。冬季下雨天零下几度的时候也是赤脚走好几里路去上学,到校后才把露了脚趾头的布鞋拿出来穿上。
我64年生,记事起接触的工业品就是洋钉、洋油、洋碱、洋火、洋布……家里电器就像赵大叔说的,一支手电筒🔦从物质匮乏到如今应有尽有,这个跨越是今天的年轻人不可想象的,照片的真实我一点不怀疑
龙马精神
更应该感谢邓公的改革开放!
叶舞春风 回复 04-04 19:19
点赞!当时全国解放为什么没有收回香港和澳门?当时已经宣布不认可前政府签署的不平等条约,收回香港顺手的事。保留它们的原状就是为了留下个对外交流的窗口,毕竟都在围堵新中国。不是不开放,根本没有外部条件允许你开放。
修正之路 回复 04-05 08:28
明白人。可惜太少了。
一念
穷但精神状态好,好胖乎乎
山水 回复 04-03 20:53
照片很真实
花公子 回复 04-07 13:55
你真的不懂。
用户18xxx82
三个孩子挺好的呀 吃的胖乎乎的 壮壮实实的 那个年代都是棉布衣裳 容易破 如果孩子的父母不擅针线 孩子多没有时间打理孩子的穿着 看上去衣服烂点脏脏的 不是很正常吗 就是现在因为是化纤衣耐磨不容易破 但脏兮兮的孩子也是不少的。
用户17xxx85 回复 04-20 20:39
你到挺会理解人的
用户15xxx69 回复 04-06 20:52
我同学九十年代初去过陕北,回来后除了个穷字啥话也不说了
用户93xxx87
我70零后,小时候过年除夕换上新衣服,一般初十左右衣服就破了,无它,就是太皮了。当然那时候日子确实苦!
captor_456 回复 04-04 14:32
新中国成立后不久就开始量产化纤了!七八十年代最流行的服装面料叫“的确良”那就是化纤的!化纤材质的服装并不都耐磨!棉质帆布同样很耐磨!
完美 回复 captor_456 04-09 18:28
的确良布料也不是人人都有的~没钱买
用户10xxx63
那个年代,穿带补钉的衣服很正常,但穿成这样,八成是这家女主人的问题。 衣服可旧不可破。
用户10xxx77 回复 04-08 20:56
在连肚子都吃不饱的年代,谁还顾得上衣服形象?你可以去问问自己祖辈的人,当年是什么经济状态
棉花 回复 04-15 18:19
那时候连布头和线都缺啊!
用户14xxx42
胖乎乎的,生活应该是不赖的!
我有美酒醉琉璃 回复 04-12 10:20
大头娃娃基本都是毒奶粉的受害者
莉儿 回复 我有美酒醉琉璃 04-13 20:54
那个时候农村孩子没有奶粉吃!
heli
年近60。我也穿过类似的破烂衣裳。就是母亲勤快,干净一些。补丁多一点。有的也漏棉花。露脚趾头。
有觉无眠
和我小时候穿着很像,我是69年出生的,那时候物资比较匮乏,一件衣服,老大穿,接着老二、老三,直到不能在穿。这张照片是黑白照,看不出衣服颜色,但是是真实的,孩子们脸上有笑容,特别是戴帽子的孩子,笑得很自然。现在的孩子很难想象那时的生活状况,一切都过去,照片只是记忆的停留,难忘的是那时的岁月。
莉儿 回复 04-13 20:58
那个时候虽然贫穷,但孩子们是真的很快乐。没有作业,更没有人贩子!农村孩子放学后和小伙伴们一起去坡里或者是岭上打草喂牲畜,在河里捉鱼逮泥鳅,土地里翻滚,无忧无虑的!!
曲池 回复 04-19 08:01
彼此彼此
麓城
感谢改革开放
君子有涵
忆苦思甜不是句空话!中国人好日子也就近30年!
用户10xxx64
60年代出生的人,永世不忘邓公,真正让中国走上了发展道路
江渐月
活着就好。
Y-zxl
没有毛主席就没有新中国。
红果果绿泡泡
我父亲80年代初去云南一个小山村代表单位探望一个退休职工,那时流行接班,他把工作户口都给了儿子,自己回老家养老,该职工说当地家庭有很多全家只有一条裤子,谁出门谁穿。
完美 回复 04-09 18:31
七十年代的农村,订亲~借家具,娶亲~借家具,媳门过门三天,新房搬空了[哭笑不得]
用户15xxx09 回复 04-06 06:56
所以说,怀恋那年代的不是矫情就是,没经历那年代苦的瞎比比,特别是农村出生的,干部和工人就不说了
烟台人在青岛
忆苦思甜[点赞][点赞][点赞]
用户10xxx40
穿得差点,营养不错
用户15xxx09 回复 04-04 18:27
你多大岁数啊,那年代农村穿这样的孩子有营养胖子吗,这应该叫大脑袋,是一种营养不良的病,那年代很多这样的孩子的
霜木 回复 04-01 20:51
谈不上营养,就是山芋干
起啥名都给我删了
上小学时,开运动会要求我们穿蓝裤子,白衬衣,扎红领巾,穿白鞋。有的同学没有白鞋,就用粉笔把黑布鞋沾水抹一遍。现在的孩子永远想象不到父辈曾吃的苦。
xue
抗日神剧中的穷人比他们可好了去了!
用户10xxx09
照片的孩子绝对是真实的在那个年代能鞋裤袄都能穿全乎了说明这家人绝对是物质很好的家庭
用户17xxx51
我是68年末出生的,父亲当兵随军去的东北,记事起军属生活还过得去,能吃饱,但基本杂粮,白米白面(比现在的黑多了)只有来客或年节才有的吃,衣服都是接着姐姐们的穿,到十岁多时终于觉醒了性别,不肯穿还有点新的艳丽衣裤。那时的孩子都是放养的,不到饭点绝不会归家,大人平素也不会给小孩穿好衣服,好衣服一天打闹下来就象旧衣裳了,特别是衣袖膝部,打了补丁又破又再补,图中娃像极了当年的自已,只不过我穿得虽旧却从没有那大的窟窿。那是一个穷困的年代(以今天看),大家都差不多,少有的干部家庭略好但有限。那是一个精神高亢的年代,毛泽东旗帜下的几代人思想高洁,战天斗地。那是一个欢乐的年代,孩童长大的我们享受了儿孙们没有遇到过的自由和无拘无束,种地砍柴爬树打架砸人玻璃抓虫抓老鼠吃树叶控野菜找蘑菇野烤地瓜玉米捉鱼摸蚌壳,想来都含着笑。
不曾许诺
新中国刚成立时一穷二白,这是新中国人走过的路。
道心不稳 回复 04-02 08:57
那已经建国二十年了
用户16xxx77 回复 03-31 19:08
[点赞][点赞][点赞]
beihu
我见过到1990年还是这样的地方。
平安
牢记岁月,奋发图强,国强民安,国昌民富。拼搏、奋斗、强国、富民。
用户10xxx27
现在的人知足吧,我小时候是在矿区的农场生活,父亲有工资。图片上这个年龄时,只有一套衣服,天热了,母亲只能利用晚上把棉花掏掉做为夏衣,白天要到年产队上班,大概是76年的事。
天蓝水绿
那个时候国家刚经连年战火,整个社会一穷二白。然后又是勒紧裤带发展工业,农村支援城市,农业支援工业。整个社会处于车辆爬坡阶段,肯定又苦又累又穷,农村尤其穷,爬上坡了就好些了。
用户13xxx65
三个孩子都胖胖的,没饿着,衣服虽破烂,但有棉衣棉裤穿,没冷着,那时候的边远乡下农村这样已算是健康平安了……
用户15xxx09 回复 04-04 19:38
,那年代能吃成胖子的,你觉得会穿这样的衣服,你觉得会生在农村
用户11xxx99
我是一个中等城市的人,1959年出生,现在一是一个小老头了。1978年上大学,穿的衣服手肘领口,裤子膝盖屁股都还有补丁。有的农村来的同学,青黄不接时,家里还吃不饱饭。吃不饱饭,现在可能有人不相信,其实当年我开始也不相信。
用户15xxx09 回复 04-04 19:40
刚开始读大学,是发生活费的
mmarcus 回复 用户15xxx09 04-05 12:24
我爸 1941年生的, 反正轮到他读大学就没听说过给你免学费还发生活费,清华,北大,人大都没这回事儿。
宁静致远
那个年代穿带补丁的衣服很正常
子木
那个年代是真的物质匮乏,小孩子一门心思就是找哪里有好吃的
火蓝刀锋
实事求是
听雨
孩子们很健康,能吃饱饭。
Jeep
那个年代城市都是一身素装,塑料凉鞋,就别说农村了。
广州用户
78年的,小时候穿的衣服有些还要打补丁,一圈圈的像蜘蛛网的补丁。现在的人肯定想象不到,稍微有点旧就丢掉了。
用户14xxx12 回复 04-02 07:22
现在这是时装
聚时欢声离时愁
吃饱穿暖,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的日子其实并不久
太白酒仙
我八四年参加工作了,还穿补丁裤子👖。
幻影浮生
小时候生产队死了一条二十斤的小猪仔,生产队食堂清洗干净了,放一些杂七杂八的素菜,一锅煮了,整个队算是过年了
用户10xxx02
我们到八十年代还没穿过羽绒服呢,冬天还穿毛窝子
雪域芊芊
我家兄妹三人,二哥长得高,和我大哥差不多一样高,两人的衣服一起做,我是女生的衣服,所以我们三兄妹每年每人两套新衣服。等换季换下来,立马被我奶奶偷偷拿给我叔家的唐弟唐妹。我的还有九成新,我大哥的有八成新,就我二哥比较调皮,膝盖处被补上一圈圈眼睛一样。
牛兄子弟
童稚饱满的脸庞。
用户18xxx57
改变贫穷,并不容易
用户55xxx07
很真实似回童年!
浪荡游神
83年上学的时候我们这里农村孩子身上还是穿的补丁衣服,也许城里孩子比较好点!
人民车夫
衣服都磨破了,就是我们小时候的真实样子,回家了免不了被母亲一顿棍子肉,那时候衣服全棉,没有的确良塑料衣服。
用户23xxx02
确实是这样
用户12xxx03
我是30年代生人,照片是真的
寻宝全世界-小说很好看 回复 04-01 09:23
这年龄还上UC。快一百了
孤帆远影
我是从五十年代过来的人,我们能有今天的日子,一定不要忘记曾经的过去!我们是幸运的,有多少人没有能够看到今天。
橙子好香
我是七十代新初期出生的,记得小时候上学,很多同学下午带水就用玻璃酒瓶,瓶口拴条粗点的线绳,里面灌上中午煮面的面汤,一个玻璃瓶子都能引来一片羡慕。下雨天很多孩子用化肥袋子折回去当雨衣,儿童节的时候家里给煮两个鸡蛋带瓶凉白开冲的白糖水。《小学生》杂志订阅费用0.13元,忘了一学期还是一年了。周日孩子们要去国营单位倒出来的煤灰堆里捡乏炭,下周交回学校去生活取暖。这是县城里孩子们生活的样子,类似的例子数不胜数。新中国成立时国家真的是积积贫积弱,这种是常态。一路走来我们真的不容易,国家能让14亿人吃饱饭,现在逐渐在国际上站稳脚跟,那是一代又一代人努力奋斗换来的。所以勿忘过去,少抱怨,多感恩。
大米
我的衣服是几个姐穿过的,旧,补丁,可绝不会如此洞洞摞洞洞,明显是个懒婆娘,另外,胖乎乎的,生活肯定不差,我村有个人,条件很好,可惜孩子们个个"油光发亮"
基洛-636-877-KEM-大西洋黑洞
我小时候的也就比这整洁点
齐鲁
我是从那时过来的,属实。那时,有吃有穿,但吃不饱,穿破衣服。特别是冬天,一件新棉袄只在过年时穿,穿好多年。短了,就年年加长。化工不发达啊,全靠棉花啊。
用户10xxx54
这一看就不是旧社会,这三小孩虽然穿的破旧但是都挺胖乎,以前虽然穷但精气神都很好
红酒加冰
生活在现在年代的青年人,怎知六七十年代山区孩子的艰难与困苦!不理解与质疑是难免的!
绿茶
毫无PS痕迹
一只虎
吃的很差,但是身体很好。有劲有力气。四、五十年代的人基本上都是大力士。不明白是什么原因
摄绘大叔 回复 03-31 15:59
你天天出苦力扛大包,你也是大力士。
鹰蝶 回复 04-01 14:49
苦难锻炼体质。我就是小时候家里太穷,后来成人后去穿越可可西里,塔克拉玛干大沙漠,云南中缅边境的热带丛林,就感觉比一道的其他那些朋友更能适应极端环境。
大牛
物资匮乏的年代
深山
72年初,我父亲带队在豫南山区拉练,结束回来后给我讲了拉练途中的几件事,其中一件就是驻训时,发现一户农家只有一条裤子,谁出门谁穿,裤子还是布丁摞布丁。父亲说当时在场的人都非常震惊,心想解放这么多年了,怎么还有这种情况。于是他们几个干部当即把携带的备用服送给了这户,还留下了一些现金和粮票。当时能看到我父亲眼里噙着泪水。
吃饭睡觉打豆
父亲告诉我,他年轻的时候还穿过尿素袋子改的裤子👖呢!能穿上尿素裤都算很时髦的好衣服了!
用户15xxx09 回复 04-04 18:44
这是真的,那年代农村穿化肥袋子,你还得有点小本事
爱音乐的孩纸不学坏
湖南农村七十年代住茅草屋,稻草打地铺,没有饭吃,家徒四壁,穿件露出棉花的破棉衣,没有钮扣用草绳捆在腰间,走亲戚还要借衣服等等等等多了去了。这张照片的确具有真实性。
猫咪
没经历过就别评论
黄金甲
决对是真实的我是那个时代的知青当时的农村家庭人口众多,连一块补丁布都拿不岀来,我们队有人修大寨田抱岀墓中死人穿的衣服马上放到水里泡几天后就又穿上了,当时确实物资短缺啊!买布有布票,粮票肉票棉花票水票煤油票等等各种票据齐全。现在的人当然不信了。
齐振曦
这没什么,那个年代与现时代比确实很穷。美国当代还有六十万流浪汉呢。
用户10xxx40
这个照片正常真实[点赞][点赞][点赞],六七十年代感同身受
用户10xxx01
我爸也是知青,我小时候记得家里有一套《福尔摩斯探案全集》,上中下三册,每册两块一毛七分钱,每本书上都有新华书店留念印章,三本书的留念印章时间跨度长达五六年,当时的贫困可以略窥一斑。
用户18xxx28
苦难的回忆是对国家进步的敬意,现在的幸福来之不易,国人要珍惜,推进今天的幸福更上一层楼,国人需加倍努力。幸福靠奋斗,生活靠节勤,不要让“富不过三代”一语成谶。
知足常乐
时代变迁,现在的年轻人都以为是故事!我是70年的家里我是最小的,那时候农村有几家过年能穿上新衣服那是相当不简单的了,我穿的夹袄,老妈给接了三节,就是小了再接一点,棉袄领子上蹦衬领,袖子也崩块布,叫衬袖,前胸脯崩2块大布,都黑的发亮!过年的时候拆掉,才能露出棉袄的本来面目!
平心静气
很真实的照片,我母亲也是知青落户农村,小时候没穿过像样的衣服,冬天穿母亲做的黑布棉衣,吃的玉米面白薯。
圣人无心渡我佛
那个年代很正常,我穿过一件秋衣,有27块补丁。
大好时光
六零后。那时候孩子们一年一身新衣服,就是除夕那天穿上的,新新的裤子母亲就给膝盖处补了两块补丁,怕摔倒了弄破了,小孩子已经有美丑了怕小盆友们笑话,满心不愿意但也没办法,玩着玩着就忘到九霄云外去了,补丁开了口子,跑起来像一面迎风招展的旗帜
用户10xxx20
虽然穿得烂些,但胖嘟嘟的,不错了![点赞]
仰望星空
烧红铁片补凉鞋
一棵小树
挺好的。还有衣服穿。那会村里还有一户人家穷到4口人只有2条裤子2件上衣。一个18岁的小伙出门还是光着屁股的。老人们讲起过去的穷必提到他家,难以想象开放之前有多穷。
雁南飞
用户10xxx83
胖乎乎的,眼睛也有神,可能是qs的。
涅槃重生
那个时代“贫富差距小”生活水平都差不多
张懿姐
那时衣服虽破旧,但孩子却长得结结实实,左边那胖小子虎头虎脑
快乐乘渔
大城市还好点农村跟本见不到钱是啥样几乎没有额外收入一年到头算账还亏生产队的钱俗称涨肚
用户10xxx66
农村,那是真的很穷。尤为偏远地区、山区。
用户16xxx71
虽破旧,还是吃饱穿暖了。
横刀立马拿下
这有什么稀奇的?一步就能进入现代化?发展难道不是循序渐进?
captor_456
西部某些地区的人说难听点就是懒![抠鼻]这都不是秘密![抠鼻]很多地方国家扶贫扶了多久?!电视剧《山海情》里面都演绎过,而且还算是比较含蓄的。[抠鼻]真正去西部那些穷地方扶贫一段时间就知道了。[抠鼻]自然环境啥的都只是借口。[抠鼻]移民都不愿意,安排出去打工还怕苦怕累。[抠鼻]穿着破破烂烂,长的却不是面黄肌瘦,这就很说明问题。[抠鼻]有想抬杠的可以自己去调研,别没事瞎扯淡。[抠鼻]
用户15xxx09 回复 04-05 09:42
人家说那年代,农村普遍现象,你他娘说西北人懒惰,农民肯定有懒惰的,可绝大多数农民是勤劳的啊,人家不想移民与懒惰屁关系,在说那年代国家有要西北移民吗,还调查了在来和你杠,这需要调查吗,农民不管那个年代贫穷,都归不到农民懒上面去吧,你说农民没你聪敏,没你有见识我休息,你说农民比你懒惰,你觉得你相信还是大家相信啊
用户11xxx87
这张照片我可以说是很真实的我就是那个年代的人但是这张照片说明的问题就这三个三个小孩的家长是一个比较懒惰的人小孩棉裤的膝盖破成那样都不知道用补丁来补一补,要知道如果再破了有补丁也补不起来了因为那时候有个补丁也是很奢侈的事情有人会问啥叫补丁呢,补丁就是坏的不能再坏的破的不能再破的衣服有好一点的布块,,把它剪下来缝在其他衣服有破洞的地方就叫做补丁,现在有的软件有瑕疵的地方进行改进升级也叫补丁也比较形象的。[红脸笑][红脸笑]
用户13xxx36
妈妈懒惰才使孩子穿得破烂。你看他们的精神面貌很好。
小虫
76,78年读初中时,当时学校刚开始住宿,主要给农村的孩子住宿,很多农村的孩子冬天还是穿的草鞋。
老白开
除了衣服破点,小孩的精神状态不错,胖嘟嘟的,如果是旧社会的会一看就营养不良
活过
感谢邓公!
老男孩
饭也要一口一口吃啊,那时候才建国没多久,国家和人民也没有多少财富,能吃饱穿暖就已经很好了
用户10xxx77
状态还行。但衣裤四处漏洞就是女主人的问题了。
在水康桥
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就是我们童年听到最多的口号。
汉家人
小孩胖胖的,生活应该不差
温柔的罪
时代问题,比解放前好多了!
梦中的梦中
借?你知道1969年的照相机长啥样吗?
浩气长存
尽管那时候人们精神风貌十分崇高,但是物质条件十分落后
用户10xxx25
不要质疑那时那地的生活,农村不是你想像中的好么好,本人有体会,东北高粱米,红苕片都吃过,算是好的了
长风万里
仅仅几十年国家就已经翻天覆地的变化,可还是有很多很多对现实不满的,他们觉得中国永远没有霉国好,外国的屁对它们来说都是香的
天天上班
我是1950年出生的人,我当知青的时候见过更贫穷的人。
欧美控七掌柜
你可以看看当时城市!看看城市人生活是不是如此不堪!
杀猪的汉子
牢记历史,祝福伟大祖国繁荣昌盛!
用户13xxx83
我是七二年生人,小时侯夏天基本上是赤脚,冬天空壳棉裤空壳棉袄,哪里有內衣填,一件衣服缝缝补补穿到没法再穿
用户10xxx32 回复 04-01 12:03
唉,投胎是个技术活,我比你大两岁,下面一弟和你同岁,外公,父母三人拿工资,小时从没冻饿过,因老大几没穿过补丁衣,记得七八岁时还懒得吃蛋糕。
-云散- 回复 用户10xxx32 04-05 23:10
你装吧,同是72年的,父母双职工,烈属家庭,条件和楼上72年生的大底一样。没你那个70年的条件。
光辉岁月
脚上的冰疮,又痛又痒,越抓越痒
振千
产棉区不发布票。
白羽
你是敌军,还是友军,不然我要喷你了哈[抠鼻][抠鼻][抠鼻]
用户10xxx19
嗨,我还以为小时候经常没有吃早饭就去上学已经很苦了,想不到还有比我更苦的!
闲云野鹤吉祥龙
小子!你都属于被我们说的那种生在蜜罐里,长在红旗下的孩子了,但你却喜欢抬杠,讨人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