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过渡性养老金“老方法高于新方法”之思考与建议》 2002年6月

奇幻星社会 2025-03-30 22:29:40

《江苏省过渡性养老金“老方法高于新方法”之思考与建议》 2002 年 6 月前的企退人员,因过渡性养老金老方法计算结果高于新方法,至今未获调整。在过去一年多的时间里,相关部门对此的处理情况并不明晰,老人们深感疑惑、不满与无奈。 过渡性养老金计算的新老方法存在着明显差异。接下来,我们从数学角度深入分析。在相同数据的情况下,运用新老方法进行计算,结果却截然相反,一个为正数,一个为负数,这一现象凸显了时代差异以及社会平均工资变化所带来的新问题。 先看老方法,它未作任何改进,计算结果却为正数。1995 年,江苏省社会平均工资仅 495 元,当时职工收入十分微薄。受“高积累,低收入”政策的影响,职工们依靠那微薄的工资仅能维持基本生活,既没有相应政策鼓励多缴纳社保,职工自身也缺乏足够的经济能力去多缴。 而新方法遵循“多缴多得”的原则。当前,江苏省社会平均工资已达到 8613 元,职工在经济上有了更多能力去多缴纳社保,以便在退休后获得更高的待遇。然而,当用同样的数据为 2002 年前的企退老人计算过渡性养老金时,新方法得出的结果却是负数。 通过对比不难发现,老方法的计算结果“高于”新方法。从数学分析的角度来看,1995 年的社平工资 495 元远远“低于 ”2023 年的 8613 元,这表明老方法在计算过程中未充分考虑社会平均工资的巨大变化。 新方法出现“负数”的结果,与“多缴多得”原则以及当下的政策环境密切相关;而老方法源于计划经济时代“高积累、低收入”阶段,其计算结果为正数,且未曾改变。但仅以老方法计算结果高作为不调整的依据,从当代的视角来看,显然是不合理的。 企退人员在职时按政策缴纳社保,为社会发展作出贡献。然而,新方法算出负数的情况,使得他们的贡献未能得到充分考量,合法权益受到了损害。 “老方法高于新方法却不调整”的现状,与“就高不就低”的原则明显相悖。这一原则的设立初衷是为了保障退休人员的待遇,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却存在欠缺,反映出政策在公平性方面的不足。因此,相关部门有必要重新审视过渡性养老金的计算逻辑,在平衡政策要求的同时,充分考虑退休人员的贡献,切实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 此外,尽管 2002 年前退休人员的养老金有过普遍上涨,但由于基数较低,随着社会平均工资的不断上涨,他们与其他群体之间的差距逐渐拉大,养老金的实际价值也在不断缩水,这直接影响到了高龄老人的生活质量。 倘若相关部门有意以补贴形式作为新老办法衔接的手段,实现平稳过渡,那么可以参考广东省的补贴方案(企业代表阿公在人社厅座谈会时提出该方案),为每人每月发放 100 元补贴,另外按照视同工龄 4 元/每年的标准计算补贴。作过渡性养老金新老办法的衔接平衡过渡,如果能从 2002 年 7 月开始补发,将最为合理。因为江苏省过渡金指数法与账户法从 2002 年 7 月开始出现底背离,朝着相反方向发展。同时,对于高寿老人,可以采取山东省的高龄补贴政策,-青岛:是山东的经济强市和沿海开放城市,在养老保障方面投入较大。崂山区为例,80至89周岁每月发放120元;90至99周岁每月发放220元,百岁老人每月发放800元。山东企退老人在享受过渡性养老金的同时,也获得相应的高龄补贴。 期待江苏省过渡性养老金的调整能够覆盖全部符合条件的企退人员,同时充分照顾到高寿老人。毕竟,每个人都会变老,让爱老敬老的美德,在江苏省企业退休人员的养老金政策中得到公平公正的体现,让所有企业退休老人都能快乐地安度幸福晚年!个个长命百岁,同时享受高龄补贴!

0 阅读:0
奇幻星社会

奇幻星社会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