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纲鉴易知录》东汉纪•孝献皇帝•1 东汉纪•1/59孝献皇帝•考注:王匡、韩馥、孔伷、刘岱、张邈、张超、袁遗、鲍信、桥瑁、王允、孝献皇帝, 【考注】 ①、王匡:兖州泰山郡人,今山东省泰安市东北方,东汉末年河内郡太守;地方军阀首领。起初,王匡在大将军何进手下任职,董卓执政时,与各地群雄,同时起兵来讨伐董卓。最后,因妹夫胡母班的亲属和曹操的联手攻击而离世。 ②、韩馥:东汉末官吏。字文节,颍川人,治今河南禹县。为御史中丞。董卓举其为冀州牧。献帝初平元年即公元190年,与袁术等共推袁绍为盟主,起兵讨董卓。与绍谋立幽州牧刘虞为帝,而虞不敢居帝位。次年,袁绍胁馥,取冀州,以馥为奋威将军。馥自怀猜惧。辞绍,往依张邈。后绍遣使诣邈,耳语议事,馥时在坐,以为他们图谋害己,于公元192年自杀。 ③、孔伷:字公绪,东汉末年兖州陈留郡人。公元189年孔伷曾被董卓任命为豫州刺史,同时也是起兵讨董卓的地方势力之一。似乎在公元190年底被董卓的部将李傕等人攻杀或病死,所以公元190年另外出了一个豫州刺史孙坚。正史中孔伷的事迹较少,只《英雄记》提到他“清谈高论,嘘枯吹生”。 ④、刘岱:字公山,东莱牟平人,今山东福山西北,东汉末年兖州刺史,汉室宗亲,刘舆之子,刘繇之兄,汉末群雄之一。公元192年薨。 ⑤、张邈:字孟卓,东平寿张人,今山东东平县,东汉末年陈留太守,群雄之一,“八厨”之一。张邈性情仗义,喜接济穷人,壮士多有依附于他。他因成绩优秀被任命为骑都尉,后升任陈留太守。曾参与讨伐董卓,后归附曹操。曹操带兵讨伐陶谦时,张邈与陈宫叛曹迎吕布为兖州牧。后吕布被击败,张邈跟随吕布投奔刘备时全家及弟弟被杀。公元195年,在向袁术借兵的路上,被部下所杀。 ⑥、张超:字孟高,东平寿张人,今山东寿张,东汉末年大臣,陈留太守张邈之弟。初平元年即公元190年,初为广陵太守,参加关东联军酸枣会盟,共同讨伐董卓,推荐臧洪为诸侯同盟宣誓者。兴平元年即公元194年夏,曹操讨伐陶谦,远征徐州。张超、张邈和陈宫共谋推戴吕布为兖州牧,攻打曹操的根据地兖州。兴平二年即公元195年春,雍丘陷落后;公元196年张超被杀,三族被灭。 ⑦、袁遗:字伯业,山阳太守,参加反董卓同盟十八路诸侯之一,袁绍堂兄。虎牢关之役时从军,营救了败给吕布军的王匡。 ⑧、鲍信:字允诚,公元151年出生于泰山平阳、今山东新泰。东汉末年济北相,讨伐董卓的诸路人马之一。鲍信受何进征召在外募兵,回到洛阳时适逢董卓进京,劝袁绍除掉董卓,袁绍不同意。后袁绍、曹操等人起兵对抗董卓,鲍信也起兵响应。后联盟破裂,劝戒曹操静观其变。青州黄巾军进攻兖州,刺史刘岱不听鲍信所劝贸然出战,兵败战死。鲍信把曹操迎为兖州牧。公元192年,在与黄巾军交战期间,为救曹操不幸战死,终年42岁,曹操后来追记功绩,赐封其子。 ⑨、桥瑁:字元伟,睢阳人,今河南商丘。东汉末期曾任兖州刺史,后为东郡太守。初平元年即公元190年,假作京城三公书信,发檄文传至各镇诸侯,同袁术等起兵讨董卓,推袁绍为盟主。后因与刘岱不和,公元191年被岱所杀。 10、王允:字子师,公元137年出生于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东汉末年大臣。王允出身官宦世家,壮年时任豫州刺史,因与中常侍张让斗争失败而被迫去官隐居,后在何进掌权时复出,招降十万黄巾军,树立皇帝权威。他以连环计刺杀董卓,并在刺杀成功后与吕布共执朝政。但因其居功自傲,在董卓余党李傕、郭汜、樊稠等率军攻破长安后,公元192年被处死,终年56岁。 11、孝献皇帝:刘协,别称汉董侯,字伯和,公元181年4月2日出生于河南郡雒阳县、今河南洛阳,东汉王朝末代皇帝!公元189年上位,220年让位,在位31年,汉灵帝刘宏次子,汉少帝刘辩异母弟,母为灵怀皇后王荣。汉献帝幼时被董太后抚养,汉少帝即位时,被封为渤海王。宦官之乱后改封陈留王。公元189年即位为帝,后依附于兖州牧曹操,迁都许昌。曹操去世后,十月乙卯即公元220年11月25日,在魏王曹丕逼迫下,被迫退位禅让,以二女嫁于曹丕,降为山阳郡公,保留天子礼仪。234年4月21日去世,终年54岁,葬于禅陵;谥号孝献皇帝。
《纲鉴易知录》东汉纪•孝献皇帝•1 东汉纪•1/59孝献皇帝•考注:王匡、韩馥、
快乐开心正明
2025-03-30 22:58:30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