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11月1日,在中央军委的座谈会上,邓公说:“这件事情要想进行下去,就得有个恶人,这个恶人我来当!” 没多久邓公就向全世界宣布:中国裁军100万。此话一出让在场的国内外记者震惊不已,要知道100万可不是个小数目啊。 中国国庆35周年阅兵后的一个月,邓公就在中央军委座谈会上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大裁军。 邓公看到大家不解的面容,吸了一口烟又缓缓的说道:“我也知道,裁军可是一个得罪人的事情,我来做这个得罪人的恶人,就不把这个矛盾留给新的中央军委主席了。” 同时邓公也简单的说道:我们要打造一支能打胜仗的现代化部队,可是现在我们面临着部队编制臃肿,军队的老龄化严重等问题,这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所以啊,加快裁军的步伐就显得尤为重要。 有了邓公高瞻远瞩的战略方向和壮士断腕的决心,军委相关部门开始了紧锣密鼓的部署,商量解放军体制改革的具体方案。 在1985年6月4日,邓公郑重的向世界宣布:中国将要裁军100万。听到这个消息世界各国震惊的同时纷纷认为这是不可能完成的事情。 要知道当时的中国军队有400多万人,要裁军100万,就意味着中国军队的规模一下砍掉了1/4,这如何看都是不可能完成的事情。 邓公也知道这件事情是有很大难度的,于是特意选择了解放军副总参谋何正文将军担任百万裁军的“主刀人”。 何正文接到这个艰巨的任务后,很是为难担心自己做不好,他自己也是军人,他知道让一个当了一辈子兵,打了一辈子仗的军人脱掉军装是一件多么残忍的事情。 邓公看出了何正文眼中的犹豫,于是语重心长的说道:这个事情必须做,我们要建设一个现代化的国家,要建设一支现代化的军队,我们能走出裁军100万这一步,就是向全世界表明我们党,我们国家、我国人民是有力量的、有信心的, 同时这也是向全世界表明我们在用实际的行动维护世界的和平,有利于在国际舞台上树立一个正能量的大国形象。 何正文将军理解了邓公的良苦用心,但是也委婉的表达了现在国际环境还是复杂的,我国如此大量的裁军会不会有不稳定的因素产生。 邓公说道:裁军不是在削弱军队的战斗力,反而是增强了军队的战斗力,兵在精不在多,这个道理得明白。 邓公一番话解决了何正文的疑虑和后顾之忧,也增强了他的信心,终于他郑重的接受了任务,也保证坚决完成,不负重托。 何正文明白,要想服众就要以身作则,所以他不得不“大义灭亲”,先让自己在军中发展不错的4个孩子全部转业。 那段时间,何正文每天拿着个公文包各处跑,不是在开会就是在听取汇报。他也让大家又敬有畏,敬的是这件难办的、棘手的、还得罪的人的工作他承担下来,还拿自己的家人开刀。畏的是,他手中可是拿着尚方宝剑,一句话就能让很多人拖下军装。 何文正接下来就要裁撤曾经战功累累的铁道兵,很多同志都感到遗憾和不理解。北京军区司令员秦基伟特意给邓公委婉建议:能不能把铁道兵并入各军区,每个大军区接受一部分铁道兵。 邓小平却斩钉截铁地表示,铁道兵不留一兵一卒。 尽管邓公态度坚决,同时何正文也不厌其烦的做解释,但是还是有一些人的不理解和指责。消息很快传到了邓公那里,邓公说了一句话:"头头不通调头头。"意思是如果头头实在想不通就把头头调走。 在邓公的支持下何正文的工作进行的很顺利,接下来有一个重要的事情摆在何正文面前:就是如何调整各大军区,这其中最关键的是成都军区和昆明军区究竟该如何取舍? 昆明军区在对越战争中确实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可是越南的问题即将尘埃落定。这就不得不开始重点考虑西藏方向的问题,跟印度的矛盾由来已久,在未来如果爆发冲突,成都军区作为西藏的大后方,能提供重要的后勤保障。本着未雨绸缪的态度,那么保留成都军区更为合适。 邓公也深深明白这一点,于是在1985年5月20日,邓公公布了昆明军区并入成都军区的决定。 正所谓军令如山,虽然不满中央的决定,但是昆明军区还是积极严格地遵守军委决策,有序从军区驻地撤离。 至此百万裁军计划顺利的完成,现在看来邓公的决策是多么的英明,就是在一代伟人邓公高瞻远瞩的领导下,中国迈入了全新的征程。
1985年后,新疆军区于1992年再次调整,遵照中央军委指令,军区级别下调为正军
【1评论】【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