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万万没想到,中国竟然在西藏秘密进行了一个耗资664亿、历时十余年的大型工程,中国竟在西藏这片不毛之地建造了一座宏大的"充电宝"! 风吹石头跑,没有一根草,在飞沙走石、“一无所有”的西藏建立一个大型“充电宝”,是异想天开,还是大展宏图、高瞻远瞩? 西藏地区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是青藏高原的主体部分,向来有着“世界屋脊”的称号。 地势陡峭,处处都是“悬崖峭壁”;环境恶劣,风沙漫天,大风起兮云飞扬,直接让人睁不开眼;气候寒冷、干燥,常年低温缺氧,在这样的环境下修建大型水电站?无疑是难如登天! 世界上一众国家不敢想的事情,中国敢想,世界上一众国家不敢做的事情,中国敢做,这就是有着“基建狂魔”的中国,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 2014年10月6日,中国在西藏秘密开展了一个大项目,两河口水电站正式动工。 两江口水站站项目是雅砻江下游梯级电站的控制性水库电站工程,一旦建成,对整个雅砻江下游梯级电站影响巨大。 中国为何非要在这样一个“鸟不拉屎”的地方修建一个大型“充电宝”呢?这其中遇到的困难又有哪些呢? 在高海拔地区修建一个大型水电站,工人们遇到的第一个难题就是需要克服高原反应以及巨大的温差,早上、晚上工人们穿着厚厚的棉袄瑟瑟发抖,中午穿着短袖都是汗流浃背,可谓是冰火两重天。 昼夜温差大,强烈的紫外线炙烤着大地,炙烤着工人们每一寸裸露在外的肌肤,面对这样恶劣的气候,工人们并未妥协,一鼓作气。 施工区域地势险峻,稍不留神,就可能“跌下悬崖”,尸骨无存,冻土层的出现再次为施工队增加了难度,土壤坚硬如铁,工人们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才能动工。 面对这些问题,施工队不分昼夜,多次调整方案,使用计算机模拟施工过程,一遍又一遍,确保做到万无一失。 工程队在修建水电站时,将16000根高强度锚深入锚定住边坡每一寸土地,从而形成了一张坚不可摧的“钢铁网”。 为了确保这张“钢铁网”的牢固,工程队将每一根锚索的设计尺寸定格为70米,一根锚索重量就达到了惊人的一吨,甚至更重。 此外,在施工过程中,又遇到了其他困难,物资运输困难,许多工程材料因为地势问题根本无法运输,但项目施工必须有条不紊进行,为了赶工期,工人们直接组建成了“人力接龙”。 同时,也有着环境保护压力,两江口水电站的修建必须确保对周围环境的生态系统的影响降低到最小,对此,工程队只能采取一项又一项的保护措施。 在重重困难之下,中国施工队硬是牟足了劲儿往前冲,这才使得两江口水电站于2023年修建完成,这个过程几乎历时10年,耗费了664亿。 从此,一个巨型水电站稳稳屹立,大坝左岸的高边坡最高高度达到了684米,看上去雄伟壮观,单是一张照片,就让众人领略到了中国基建的厉害。 2024年,这座百万千瓦级的水电站水库终于迎来了首次水量蓄满的情况,水位达到了惊人的2865米。 两江口水电站修建完成之后,一系列的问题迎刃而解,而这便是中国当初执意修建大型水电站的根本原因。 两江口水电站每年的发电量高达110亿千瓦时,为当地及周边地区提供了大量的清洁能源,保证了当地及周边地区的能源供应,满足了当地群众的基本需求。 同时,水电站又肩负着“防洪”任务,分担长江中下游的洪水“堆积”问题,进一步提高区域防洪能力,避免了大规模洪涝灾害的发生。 两江口水电站的修建完成,再一次惊艳了世界,这个原本不被看好的项目,硬是让中国淌出了属于自己的一条“血路”。 中国再次向世界证明:中国“基建狂魔”的称号实至名归! 信息来源:人民日报2019-07-17——绝壁之上建电站(产经观察·直击重大工程②)
前卫风少妇户外漫步,自由风情勾勒户外美景
【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