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8年,37岁的白居易刚刚升职,同年就迎娶了国子监祭酒杨宁的女儿杨氏。婚宴上的白居易喝着闷酒,紧蹙眉头,脑海里想着另一个人,他的母亲却乐得合不上嘴。 白居易11岁时,因为自己家乡河南新郑发生战乱就随着母亲搬家了。 来到徐州符离这个地方后,便与邻居家的小女儿湘灵相识相知。 两个人一起度过了很长的时间,湘灵比白居易小4岁,长得如花似玉还非常擅长音乐。两个人从白居易11岁相处到了白居易19岁,此时的湘灵也15岁了,古代人结婚都早,两个人就产生了感情。 产生感情是没有用的,白居易的父亲是官员,而湘灵只是普通百姓家的孩子,白居易的母亲也非常不同意白居易和湘灵的事。 并说:“你父亲让你在这里读书,是想你有一个好前程,你却和邻居家的女子勾勾搭搭,这是成何体统?你这不是让你父亲伤心吗?” 白居易是一个孝顺的人,又不敢反抗母亲,只好逐渐减少了和湘灵的往来,不过两个人的感情却始终没变。 直到后来白居易的父亲到襄阳去做官,白居易的母亲和白居易也搬到了襄阳,这才断绝了和湘灵的联系。 不过有缘人总是会相见的,白居易的父亲死后,白居易要为父亲守孝,又回到了符离。此时的白居易又遇到了湘灵,湘灵也没有结婚,一直在等他。 不过此时白居易重孝在身,在古代,父母去世,儿子是要守孝三年的,这三年里不能有嫁娶行为。 好不容易熬过了三年,白居易又向母亲提出想要娶湘灵,结果母亲还是不同意,此时37岁的白居易也在长安求得了一官半职,刚刚升迁,和母亲来到了长安任左拾遗。 虽然白居易与湘灵的婚姻是没什么希望了,但他们身后的爱情并没有就此磨灭,白居易始终不和其他女子结婚。 母亲看在眼里,愁在心里,可出于做母亲的权威,始终不同意白居易和湘灵在一起。 白居易的母亲问道:“你始终不想结婚,也拒绝和其他女子相亲,你是不是因为湘灵的事一直在记恨我?” 白居易说:“孩儿岂敢记恨母亲?只是孩儿心中的位置一直被湘灵占据,再也不能容下他人。” 白居易的母亲怒道:“今天你就给我说一句痛快话,那杨家的闺女你娶是不娶?!” 白居易苦笑:“孩儿与那杨家女子素未谋面,毫无感情,又怎么会得到幸福呢?如果母亲非逼着孩儿娶那杨家姑娘,只怕对我们白家和他们杨家都不好。” 白居易的母亲气得浑身发抖,抓起手边杯子就扔在地上:“好,你说得好,我看你是想成心气死我!你要是不娶那杨家姑娘我就死在你面前!” 说完白居易的母亲就向着柱子冲去,白居易连忙阻拦,母亲嚎啕大哭,白居易没有办法,只好同意了母亲的要求和杨家的女儿杨宁结婚。 婚宴上白居易紧皱眉头闷闷不乐,与另一旁开怀大笑的母亲形成了对比。 到了后来白居易蒙冤被贬,路过江州,遇到了湘灵父女,两个人见面之后抱头痛哭。 此时的白居易已经44岁了,湘灵也40岁了,不过两个人匆匆作别。 到了第2年白居易发现他18年前收到湘灵做的一双鞋,感慨万千,又写了一首诗纪念湘灵。 后来白居易听说了唐明皇与杨贵妃的故事,写下了千古名篇长恨歌。在这首诗里,白居易写了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试想白居易又没有亲身经历过唐明皇与杨贵妃诀别的场景,他只是借这个场景来抒发自己心头的郁闷,这句诗表面上是写唐明皇与杨贵妃的悲惨爱情,实际上是写自己与湘灵的无缘。 后来被贬到江州市,白居易又把自己与沦落为商人妻子的歌女相提并论。 少年时代的白居易在府里肯定听过湘灵唱琵琶,湘灵虽然不是歌女,但湘灵的琵琶却在白居易心中留下了很深的印象,白居易在船上喝酒听歌,肯定也会想到湘灵弹奏的琵琶。 江州司马的眼泪流到了衣服上,这些眼泪到底是为自己贬官而留下的,还是为了自己早年那段悲惨的爱情留下的呢? 晚年的白居易又写了很多有关于爱情的事,看来湘灵和他的那段有缘无份的爱恋,给白居易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而白居易也是怀着对湘灵的感情才写下了那么多的诗句。
808年,37岁的白居易刚刚升职,同年就迎娶了国子监祭酒杨宁的女儿杨氏。婚宴上的
麻麻赖赖
2025-03-31 16:33:45
0
阅读: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