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2月,华野政治部副主任钟期光乘坐吉普车,赶去野司参加紧急会议。半路上,钟副主任的车子被抢走,还被打伤了。很快,涉事的6纵某排排长被押来,钟副主任将其扶起后,连连讲:“你是有功的。”
钟期光,1915年出生在江苏涟水,家里穷得叮当响,小时候跟着爹妈在田里刨食,风吹日晒练出一身硬骨头。 1938年,抗日战争打得正烈,他撂下锄头,投身新四军,从扛枪的战士干起,一步步成了政治工作的骨干。1944年,苏中军区搞整风运动,查出一堆问题人物。 有个纵队上报了个年轻司务长,贪污了几十块公款,嚷着要枪毙。钟期光接了报告,翻来覆去地看,觉得不对劲。几十块钱虽不是小数目,但直接杀头太狠了。 他顶住压力,批示说人还年轻,能改就给个机会。这小子后来在兖州战役里冲锋陷阵,立了大功,证明钟期光没看错人。 到了1947年,他已经是华野政治部副主任,管着部队思想工作,成天在前线和后方跑,军装上全是土,鞋底磨得薄如纸。他的作风在部队里出了名,宽厚但不失原则,战友们背地里都叫他“妈妈主任”。 1947年2月,莱芜战役刚结束,华野上下忙得脚不沾地。钟期光接到野司通知,得马上赶去开紧急会议,商量下一步怎么打。 吉普车是他唯一的交通工具,车况不咋地,但总比走路强。他带着文件,顶着冬天的寒风上路,脑子里全是会议的事。 半道上,6纵的排长李志刚带着几个战士拦住了车。这排长负责送伤员去后方医院,偏偏车不够用,伤员躺在担架上,情况危急。 钟期光下了车,说明自己有急事,开完会就把车送回来。可李志刚急得顾不上别的,觉得伤员的事耽误不得,硬要留下车。 司机不干,双方争起来,场面一下乱了套。混乱中,钟期光被战士的枪托误伤,额头破了个口子,血流了一脸。车被抢走,伤员送去了医院,可这事闹得太大,影响恶劣。
6纵的司令王必成听说后,赶紧派人查清楚来龙去脉。原来,李志刚是新四军的老兵,作战勇猛,就是脾气火爆,遇事容易冲动。 这次为了救伤员,他没考虑后果,直接带人抢了车,还误伤了首长。钟期光被送去医院包扎,伤口不重,但额头上留了道疤。 部队纪律严明,这种事可大可小,处理不好会寒了人心。王必成带着李志刚到医院,当面请示钟期光怎么处置。按理说,抢车伤人的事够得上重罚,可钟期光没半点责怪的意思。 他从病床上起来,亲自扶起被绑来的李志刚,拍着他的肩膀说这事出发点是好的,只是方式错了,算是有功的。这话一出,在场的人都愣了。钟期光的宽容让人佩服,也让李志刚逃过一劫。 这事没就这么过去。钟期光坚持不处罚李志刚,只让他回去好好总结教训。部队里纪律是铁打的,但处理人得讲方法,不能一棍子打死。 钟期光这么做,既保住了部队的士气,也给了李志刚改过的机会。这件事很快在华野传开了,大家伙儿议论纷纷,都说“妈妈主任”这外号名不虚传。 部队里打仗辛苦,伤员的事揪心,钟期光的处理让战士们觉得领导有温度,不是冷冰冰的。纪律得守,但人心也得顾,这才是他一贯的风格。 1944年那次整风,他救下贪污的司务长,靠的就是这股子宽厚劲儿。这回,他又用同样的方式,把一件糟心事变成了部队里的佳话。
李志刚回到部队,带着一肚子感激,继续带兵打仗。他在后来的战斗中格外卖力,侦察任务冲在最前,硬仗里从不退缩,立了不少功。 钟期光的决定不仅救了人,还让部队多了一员猛将。华野的战斗任务重,政治工作更得跟上,钟期光忙着协调部队思想,跑前线、查后勤,忙得脚不沾地。 他的宽厚作风感染了很多人,部队里提起他,没人不竖大拇指。新中国成立后,钟期光转到地方工作,干起了建设新中国的活儿。 他晚年常回忆起战场上的日子,额头上的疤成了他革命岁月的勋章。部队里的故事,也随着“妈妈主任”的称号,传了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