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9年,成吉思汗的名将郭宝玉身中数剑,血流不止,眼看就要没命了,突然成吉思汗对手下喊道:“快,牵来一头牛,把他塞到牛肚子里。” 1219年,成吉思汗经过慎重考虑后提出要西征,却遭到了众多大臣的反对,因为当时局势未定,百姓的生活生产才刚刚起步,根本经不起长时间远距离的征战。 名将郭宝玉却非常支持成吉思汗的决定,当众多大臣在私底下议论纷纷却不敢反驳的时候,他第一时间站了出来:“如今辽国剩余势力西逃,在那一带引起了很大的骚乱,如果我们不乘胜追击,让西辽成气候,后果将不堪设想。” 一群大臣说不出话来,但是军资仍然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这时候郭宝玉又提出了限制各地寺庙的运动。 这些求神拜佛的东西既没有什么实际用处,又劳财伤民,百姓们的香火钱还不如用来供给打仗。 成吉思汗对此非常满意,命令郭宝玉作为大将军,跟随自己一起西征。在队伍开进的途中,郭宝玉看到军队所过之处,往往会损害老百姓的农田,影响了大半年的收成。 于是他向成吉思汗进言,最后颁布了相关的条例,军队不可随意毁损百姓财物,而且不得滥杀无辜。这样一来,军队显得更加纪律分明。 到了战场上,郭宝玉身先士卒,一直冲在前面,英勇地斩杀了许多敌人,一时间士气大涨,蒙古军队很快就战胜了西辽,抢占了大片土地。 敌人一路败退到忽章河附近,他们利用对地势的熟悉,拖住了郭宝玉进攻的步伐。蒙古军队连攻多日,却没有丝毫进展,反而损失惨重。 眼看着冬日渐渐来临,郭宝玉考虑到气候变化很大,他害怕自己的军队适应不了当地的气候,时间拖得越久,对自己来说就越不利,于是他打算铤而走险,亲自带领一队精兵去偷袭。 这个计划果然成功了,郭宝玉深入敌营,斩杀了敌军的将领。西辽军队成为了一群散兵,很快就被打败了,余下一小队人四处溃逃。 郭宝玉暂时被胜利冲昏了头脑,忘记了穷寇莫追的道理,打马跟了过去,没想到路上竟然中了埋伏,几百人一哄而上,他两拳难敌众人,身上被砍了很多刀,眼看着就要死去了。 幸好这时候部下追了上来,将剩余的敌人都斩杀了,郭宝玉这才暂时脱险了。但是他身上布满了刀剑的伤痕,多处伤口深入骨头,血流不止。 部下赶紧送他去看军医,但是接连好几个大夫看了都摇摇头,连最好的创伤药也无法给他止血了,郭宝玉只能一直等到鲜血流尽而亡。 鲜血的流失让他身体越来越虚弱,最后陷入了重度昏迷当中,眼看着他就要丢了性命。这时候成吉思汗赶到了,看到他的情况之后,成吉思汗也是非常担心。 成吉思汗不忍心看着爱将就这样死去,他忽然想起了小时候听说过的一个土方法,立刻命令手下牵来了一头牛。 手下不知道这是什么意思,但还是乖乖听话,很快就牵来了一头健壮的牛。成吉思汗抽出了腰间的配刀,一刀划向了那头牛,将它开膛破肚。 此时牛躺在地上奄奄一息,众人都感到非常吃惊,成吉思汗却吩咐他们赶紧将郭宝玉塞到牛的肚子里。 昏迷当中的郭宝玉察觉到自己身处一个温暖的地方,因为失血过度而冰冷的身体渐渐回温了,更加神奇的是,他身上的伤口也自动止住了血。 直到牛的身体不再冒热气,郭宝玉也清醒过来了,他慢慢爬出了牛肚子,知道事情的经过之后,他虔诚地跪在成吉思汗面前,跪谢救命之恩,又朝牛的方向磕了三个响头。 大家都觉得这个方法很神奇,其实它还是有一定的科学依据的,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也有相关的记载。 那是一个人受了很重的伤,伤口正好落在了胸口上,箭头拔出来之后病人血流不止,眼看着病人就要死了,李时珍连忙将病人放到了牛的肚子里,最后病人也是奇迹般地活过来了。 之后郭宝玉养了很长时间的伤,直到伤口都痊愈了,他才重新回到前线,带领军队一路打到了花刺子模王国,更是将前来防御的花刺子模军队全部歼灭了。 之后郭宝玉更是占领了这个小国,但是因为作战区域较广,气候又有了很大的变化,蒙古军队不太适应,他只好下令东迁,没想到来到贺兰山附近时,他竟然因病而亡。一代名将,最终死于营帐中,实在是令人惋惜。
拔都未必是成吉思汗孙子里面最能打的,但权谋之术应该是最高的。他老爹术赤因出身有些
【3评论】【7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