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如今的影视文化环境中,朱元璋明明是有着再造中华之功的皇帝,却常常被彻底丑化,这实在令人痛心疾首。而满清皇帝却被大量清宫剧塑造得一个比一个 “仁慈英明”,仿佛清朝才是华夏文明的巅峰,这背后难道没有隐情吗? 我曾在社交平台上结识一位台湾妹子,一开始交流甚欢,可后来才发现她是个 “台独” 分子。她振振有词地宣称台湾是一个国家,那副理所当然的样子,仿佛我这个大陆人才是被 “洗脑” 的一方。这让我深刻意识到,分裂的力量竟能把曾经的同胞变得如此陌生。就如同乌克兰和俄罗斯,分开仅仅三十年,就已经打得水火不容;台湾与大陆分开八十年,现在不少年轻人都不再认为彼此属于同一个民族。这就引出一个看似矛盾的点,都说时间能冲淡矛盾,可在这些分裂的情况中,时间却加剧了对立。 再看朱元璋所处的时代,当时南北汉人已经分裂了四百年。四百年,这可不是个短暂的时间跨度,北方人习惯了穿胡服、说胡语,南方人也早就把北方人视作异族,科举考试都完全分开,北方人连南方的榜单都难以企及,这在当时,几乎就如同两个民族的隔阂。朱元璋却凭借着非凡的能力和坚定的决心,将这片有着四百年裂痕的土地重新缝合,让华夏再度成为一个整体,拯救了华夏文明。按理说,这样的伟大功绩,应该被后人铭记和赞颂,可现实却是他在影视剧中形象被严重扭曲。 有人可能会觉得,影视作品的创作是自由的,丑化或美化某个历史人物很正常。但当这种情况形成一种趋势,就不得不让人深思背后的原因。清朝灭亡后,大量八旗子弟留在北京、天津等地,失去俸禄和特权后,他们只能靠唱戏、说书、写剧本等营生。随着时代变迁,文化圈成为了话语权的中心,这些八旗子弟凭借祖上流传的资源,在北京影视圈扎下了根,逐渐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势力。后来内地影视产业不断发展壮大,“京圈” 也日益强盛,其中那些祖上有着满清背景的人,更是成为了行业的掌舵者。于是,清宫剧一部接一部地推出,满屏都是九龙玉玺、黄袍加身,爱新觉罗家族频繁登场,将清朝描绘得神秘而高级。与之相反,朱元璋却被描绘成一个满脸麻子的乡下土包子,一个 “杀人如麻、心胸狭隘” 的暴君。 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呢?从历史根源来看,朱元璋才是真正推翻元朝、打碎他们祖宗江山的人,是他们内心深处最痛恨的人。他们不敢美化元朝,因为元朝的屠杀太过血腥,铁证如山,根本无法洗白;也不敢否认辛亥革命,因为革命的历史事实已经被承认。于是,他们选择把明朝丑化到极致,把朱元璋踩到尘埃里,试图让人们渐渐遗忘他对华夏文明的巨大贡献。 孙中山先生辛亥革命成功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去祭拜朱元璋的陵墓。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他深知,如果没有朱元璋,华夏文明早在元朝那一百多年的统治里就可能被彻底摧毁,又哪来后来的明清,更不会有如今的中国。 再看看现在的影视圈,清宫戏泛滥,将满清美化成 “温文尔雅” 的 “盛世”,而明朝却被描绘成一个充满内斗、腐朽不堪的王朝。这绝不是简单的创作偏好,而是一种文化侵蚀,是对历史记忆的篡改,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从地域分裂的案例来看,四川和重庆分开才二十几年,部分重庆人就不再觉得自己是四川人了;台湾和大陆分开八十年,关系已形同陌路;乌克兰和俄罗斯分开三十年,已经兵戎相见。而朱元璋面对的是四百年的巨大裂痕,却做到了让华夏再度一统,完成了千百年来无数人想做却无法做到的伟大事业。 朱元璋无疑是华夏文明的重塑者,是民族的救星。那些抹黑他的人,不是无知愚昧,就是别有用心。而那些故意歪曲历史、篡改记忆的人,才是真正的民族败类。他们看似在创作影视作品,实则是在进行文化破坏,这种行为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警惕。
文化侵蚀:影视如何歪曲朱元璋与美化满清王朝
赵梅来说事
2025-03-31 17:41:47
0
阅读:53
江渐月
元朝在明朝之前就已经大一统了,明朝没有收复北元,没有收复西域,二世即攻守势异,转为势力收缩,弃地成风,又有什么资格“再造华夏”?
牧野 回复 04-02 14:38
文章刚说着,你看,这不就跳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