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一个惊世骇俗的想法震惊了整个社会:炸掉世界之巅珠穆朗玛峰?这个听起来像是科幻电影情节的提议,竟然出自当时的中国首富牟其中之口,他的目标不仅仅是改变一座山,而是要重塑整个西部地区的气候,将干旱的大漠变成鱼米之乡。 要聊“炸山计划”,先得说说牟其中这号人物。他不是什么含着金钥匙出生的大少爷,出身重庆万县一个普通家庭,家里穷得叮当响。小时候,他干过苦力,摆过地摊,吃过不少苦头。可这家伙脑子活泛,胆子也大。80年代改革开放一开闸,他嗅到了机会,搞了个南德集团,开始在商海里摸爬滚打。 牟其中最出名的一仗是1992年的“罐头换飞机”。那会儿苏联刚解体,俄罗斯经济一团糟,啥都缺。牟其中瞅准了时机,弄了500车皮的日用品——牛肉罐头、棉衣、暖水瓶——一股脑儿运到俄罗斯,换回了四架图-154飞机。这买卖听着就玄乎,可他愣是干成了,赚了好几亿,一下子成了中国首富。那年头报纸上全是他的名字,吹得天花乱坠,啥“中国第一民营企业家”的称号都扣他头上了。 但牟其中不是光想着自己兜里装钱的人。他总觉得自己得干点大事儿,解决点社会问题。90年代中期,他盯着中国西部的干旱问题琢磨开了。那地方黄沙漫天,庄稼长不好,老百姓日子苦哈哈。他就想,能不能搞个大招,把这局面彻底扭过来?这种天马行空的思路,后来就成了“炸山计划”的种子。他的故事听着像传奇,但也带着那个年代特有的闯劲和野心。 1997年,牟其中正式抛出了“炸山计划”。这计划听着简单粗暴:炸掉珠穆朗玛峰,开个口子,让南方的暖湿气流吹进西北,把干旱的荒漠变成鱼米之乡。他在新闻发布会上指着地图侃侃而谈,说得头头是道。这想法不是他凭空瞎想,早些年有科学家提过类似的理论,牟其中拿来改了改,就开始干了。 他不是光说不练,马上拉了一帮地理学家和工程师,跑去喜马拉雅山考察。那是1997年冬天,考察队在风雪里折腾了好几个月,画了一堆地质图,想找个最佳爆破点。牟其中觉得,只要开了这道口子,西北几百年的干旱问题就解决了,老百姓能过上好日子,他也能再创个奇迹。 可现实不是想咋样就咋样。专家们算了又算,发现这事儿没戏。炸开山脉,水汽也吹不到那么远。自然界早有个现成的例子——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水汽也就影响附近一小片地方,根本救不了西北。1998年,一份报告出来,结论很干脆:不可行。这计划就这么黄了。社会上反响倒是挺热闹,有人觉得他有想法,有人笑他异想天开。1998年的电影《不见不散》还拿这事儿开了个玩笑,葛优一句台词把观众逗得前仰后合,这段闹剧算是彻底传开了。 “炸山计划”没成,牟其中的日子也没消停。1999年,他第三次进了监狱,这回蹲了整整16年。之前他就因为经济问题进过两次,但这次时间最长。监狱里啥样,外人知道的不多,据说他还挺硬朗,常跟人聊经济、科技,脑子没闲着。2016年,他终于出来了,头发花白,步子倒还稳当。可惜没啥人接他,昔日的风光早没了。 出狱后,他回了重庆老家,住在一个破旧小院里。夏天院子里有棵老槐树,他就搬张竹椅坐那儿,喝着茶,看看远处的山。邻居聊起来,他偶尔提提当年的飞机交易,或者“炸山计划”,语气平淡,像在说别人的故事。如今,他名字不咋响了,可他的经历还在坊间流传。从首富到囚徒,再到隐居,他这一辈子跟过山车似的。
1997年,一个惊世骇俗的想法震惊了整个社会:炸掉世界之巅珠穆朗玛峰?这个听起来
历史有小狼
2025-03-31 18:47:23
0
阅读: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