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退下来后,拒绝会见外宾,却为一人破了例,并直言:这是最后一次见面! 邓小平退下来后,日子过得低调。1989年,他辞去中央军委主席,正式把权力交给新一代领导人,从此很少露面,更别提见外宾了。这不是摆架子,而是他想让新班子放手干,不被老一辈影子罩着。可1991年10月,金日成来访,他却点了头。这事不寻常,得从头说起。 邓小平是谁?1904年生,四川人,早年留法,1927年入党,长征、抗战、解放战争都趟过来了。新中国成立后,他在西南局、国务院干过大事,1978年挑头搞改革开放,把中国从闭塞带向开放。1989年退下来时,他85岁,身体也不大行了,但脑子清楚得很。金日成呢?1912年生,平壤人,早年打游击抗战,1945年回朝鲜,1948年当总理,1950年发动朝鲜战争,之后一直掌舵朝鲜。两人背景不同,但有个共同点——都跟日本鬼子干过仗。 他们的交情不浅。抗日战争时,邓小平在八路军,金日成在东北搞游击,算得上并肩作战的缘分。朝鲜战争更不用说,中国出志愿军帮朝鲜打美国,邓小平在中央军委出力不小。战后,中朝关系铁得像兄弟,领导人互访成了常事。邓小平退下来前,金日成来过中国好几回,两人的私交也挺深。 到了1991年,情况变了。中国改革开放十几年,经济起飞,跟西方的关系缓和,跟韩国也眉来眼去。这让朝鲜坐不住了。韩国是朝鲜的死对头,金日成最怕中国跟韩国建交,觉得自己会被晾一边。他这次来,就是想找邓小平摊牌,希望老大哥别“变心”。可邓小平这边,改革开放是大方针,中韩建交早晚得来,他不想回头。 金日成来之前,外交部没打算让邓小平出面。毕竟他退下来后,一年多没见外宾,年纪也大了。可金日成不干,非要见,非说只有邓小平能拍板。外交部没办法,请示后,邓小平松了口,但有个条件:不发新闻,不留照片,低调处理。10月5日,两人见了面,聊了整整一小时,比计划的长得多。 这次会面,核心是中韩建交。金日成态度很硬,希望中国别迈这步,觉得中朝是用血换来的交情,不能说变就变。邓小平没绕弯子,直说改革开放是国策,中韩建交挡不住,但也保证不会扔下朝鲜不管。两人聊了朝鲜半岛局势、中韩关系的前景,分歧不小,但没撕破脸。会面结束,邓小平送了一句:“这是我们最后一次见面了。”这话听着沉甸甸,既像老友告别,又像给中朝关系划句号。 1992年8月,中韩建交果然来了。朝鲜气得跳脚,骂中国“背信弃义”,但中朝的经济联系没断。中国继续给朝鲜撑腰,国际上也帮着说话,算是平衡了一下。金日成没等到翻盘,1994年7月,他突发心脏病去世,82岁。邓小平听到消息,写了唁电,说失去了一位老战友。三年后,1997年2月,邓小平也走了,92岁。他俩的离去,带着一段历史翻了篇。 这场会面不只是私人交情的事。背后是中朝关系的拉扯,也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缩影。邓小平破例见金日成,既给了老朋友面子,也表明了自己的底线。金日成没拦住中韩建交,但中朝也没散伙。这段往事,放到今天看,还是挺有嚼头的。中朝关系后来怎么走?邓小平的改革开放又给中国带来了啥?这些问题,历史都记着。 再说点接地气的。邓小平退下来后,能为金日成破例,说明他不是完全不管事,心里有杆秤。金日成跑来找他,也看出朝鲜那时候真有点慌。中国呢,一边搞开放,一边稳住老朋友,挺像咱们平时做人——新朋友要交,老哥们儿也不能忘。这种平衡,现在想想,也不容易。 1991年的会面,邓小平说了“最后一次”,这话不假。他俩之后没再见,世事也变了样。中韩建交开了新门,朝鲜那边却越来越闭。
邓小平退下来后,拒绝会见外宾,却为一人破了例,并直言:这是最后一次见面! 邓小平
瑶光映心曲
2025-03-31 20:27:13
0
阅读: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