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7年4月,美国加入协约国并派出军队前往欧洲大陆参战。此时,美军发现自己缺乏伴随步兵支援火力的武器,虽然美军向法国购买了一批绍沙轻机枪,但其堪忧的性能无法满足需求。对此,美军急需一款新的轻便且可以在行进间输出猛烈火力的自动武器。 其实早在美军参战两个月前的1917年2月17日,美国著名的枪械大师约翰·摩西·勃朗宁就带着他设计的自动武器原型枪前往华盛顿进行展示,同年5月,该款自动步枪被美国战争部长确认为美军制式装备。由于同时勃朗宁研发的另外一款水冷式重机枪被命名为M1917,为防止混淆,自动步枪就被命名为了勃朗宁M1918自动步枪,简称为BAR。 最初型号的M1918自动步枪全长1214毫米,总重量7.2千克,枪管长610毫米。采用长行程导气式活塞和开放式枪机,口径7.62毫米,发射7.62×63毫米春田步枪弹,采用20发弹匣供弹,射速为每分钟300至450发,枪口初速每秒805米,有效射程可达600米。M1918于1918年2月在温彻斯特兵工厂以及科尔特工厂开始投产,有大约4.3万支被运往欧洲参战,1918年7月正式装备美军部队,9月13日,美军79步兵师首次将其用于实战,勃朗宁的儿子范·阿尔文·勃朗宁也称使用该枪在欧洲作战。 一战结束后,M1918已经生产了近十万支,这其中部分被出口给欧洲,剩余的则被美国封存。进入1930年代后,世界各国都开始研发新的轻机枪,美军也意识到轻机枪在步兵班组中的重要性。不过美国没有从零开始研发新的轻机枪,而是对M1918进行改造,1936年,美国给M1918加装了固定式的两脚架,该型号被命名为M1918A1,后又增加了机枪提把,将两脚架优化为可调试的,并取消了单发功能,命名为M1918A2。这一改进使得M1918A2的重量增加到了8.8千克,射速提高到了每分钟500至650发。之后M1918A2伴随着美军参加了二战,朝鲜战争甚至越南战争。虽然这款自动步枪改的机枪有点不伦不类,但在当时的美军步兵班组中士兵都是装备半自动的加兰德步枪外加2到3挺M1918A2,面对主要还是拉大栓的德军或日军火力还是充足的,即便是碰上了德军的MG34/42机枪,美军也可以及时的呼叫后方的六零迫击炮甚至大口径重炮进行火力掩护。在这个时候的使用中,美军依然更倾向于拆除M1918A2上的两脚架和提把来减重,然后用其进行行进间射击,作为高机动的支援火力,与两三个用加兰德的士兵配合,从多个方向快速接近敌人,再贴脸发挥火力优势,这种战术时常都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M1918在多个国家也诞生了不少衍生品,最典型的就是比利时的FN M1930,比利时人对其也做了改进,除了增加两脚架和提把外,还将枪管更换为重型且可快速更换的,并在抛壳窗和弹匣口安装防尘盖,这么改进使得FN M1930成为了一款真正的轻机枪。在1930年代,改枪大量出口给中国,1933年出口了5700挺主要用于装备国军嫡系部队以及宋子文的税警总团,抗战前夕,中国又进口3400挺用于装备国军的调整师。抗战爆发后,国军又紧急向比利时订购了8000挺,到1939年5月一共到货7412挺,该枪性能优异,在国军中口碑良好,但由于比利时人拒绝出售图纸,因此国内没有进行大规模仿制生产。 到抗战后期,美军也大量向中国援助了不少M1918A2,装备于国军美械军,国军则是将其继续当成轻机枪使用。后来在解放战争中,大量M1918A2被解放军缴获,抗美援朝战争初期,志愿军39军、42军等部队就装备有不少M1918A2,与同样装备此枪的美军部队进行作战,给美军造成了不小的打击。 后来,随着M60通用机枪的问世,M1918就渐渐的退出了舞台的聚光灯下,它在世界军事武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今日聚焦:为什么美国怕毛主席?】在美国社会,特别是军队中,一直流传着这样一种说
【1评论】【6点赞】
用户15xxx65
这鬼枪,对上其他国家的轻机枪,好像美国人也不怎么待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