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一枯井发现近百名烈士遗骸
【事件背景与发现过程】
遗骸发现于河南省许昌市襄城县中冀村一口枯井中,该区域为1944年豫中会战期间中日军队激烈交战的战场遗址。
1944年4月,日军6万余人分路进攻豫中。
1944年5月,许昌沦陷后,日军西进襄城县,日军西进,襄城县“三冀”(前冀、中冀、后冀三村)阻击战打响。国民党第12军20师在此展开阻击战,伤亡惨重。
战斗结束后,当地百姓将阵亡将士遗体集中掩埋于枯井内,并曾立碑纪念,后因年代久远,井口与石碑均被夷为平地。
2025年2月,由郑州大学历史学院、生物考古团队联合志愿者启动遗骸搜寻项目,经过两天挖掘,在4米深的坑洞中收殓40余具遗骸及军旗、帽徽、子弹等遗物。
截至2025年3月31日,累计发现遗骸近百具。
【遗骸特征与身份推断】
遗骸中年龄最小的战士不满15岁,未发现棺椁,仅以体内子弹、炮弹壳等作为遗物。
部分遗骸存在头颅伤痕与绳索勒痕,推测为被俘后遭杀害。
目前通过军旗、帽徽等佐证物初步判定为抗战士兵,但具体姓名仍需进一步考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