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1年,狄仁杰被酷吏来俊臣诬陷入狱,他费尽心机要面见武则天,未能如愿。一个8岁的孩子,却让他轻易见到了武则天。 武则天上位之初,形成了以来俊臣为首的酷吏集团。他们联合各地无赖,把诬陷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 魏元忠得罪了酷吏,被投入了监狱,狄仁杰也被无辜牵连进来。 其实,狄仁杰并没有得罪这些酷吏,但也一直不把他们放在眼中,更别说同流合污了,为此来俊臣早想对他下手。 每每看见狄仁杰一身正气、大义凛然的样子,来俊臣就觉得不顺眼。借此机会,他想要让狄仁杰好看。 来俊臣来到监狱里,他准备要对狄仁杰先言语羞辱一番,再用酷刑拷问。不料,没等来俊臣把他事先准备的言词说完,狄仁杰很快就认罪了。 好汉不吃眼前亏,狄仁杰一贯如此,他绝不会一条路走到黑。 从这两件小事中,就可以看出狄仁杰多谋与机变能力。 一次,武则天告诉狄仁杰,说她梦到一只鹦鹉,不过一支翅膀折断了。狄仁杰刚听完,马上解释说,鹦鹉就是武则天,折断翅膀的是李显。要让鹦鹉展翅高飞,就应该尽快让李显回来。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狄仁杰一直想要武则天下旨让李显回来,好延续唐朝走下去。 武则天晚年时,有一次安排狄仁杰与张昌宗下棋。狄仁杰虽心里不情愿,但是足智多谋善应变的他,没有说出来,相反却想借此机会,羞辱张昌宗一番。 他随即以身穿的紫袍为注,赌张昌宗刚受赐的集翠裘,武则天笑说紫袍没有集翠裘值钱。 不曾想,狄仁杰正色说,紫袍是他的朝廷官服,而集翠裘只是张昌宗当男宠获得的,他并不乐意赌呢。 这话一方面显示他对朝廷的忠心和自己的不愿,另一方面对张昌宗只会争宠的行为表示不屑。 但对狄仁杰的灵活多变,来俊臣不知啊。狄仁杰这么快认罪,实在出乎来俊臣的意料之外,心想狄仁杰也不过尔尔。于是趁热打铁,想让他把新任宰相杨执柔也牵扯进来。 这直接触及到了狄仁杰的底线,本来自认谋反,只是想抓住最后一线生机,以备后战。现在让他诬告别人,绝无可能。悲愤之下,狄仁杰猛然往柱子上撞去,瞬间满脸流血。 狄仁杰倒是没死,却吓坏了来俊臣,从此很长一段时间没敢再为难他。狄仁杰深知,这是他自取其辱和以死抗争换来的机会,他要好好利用起来。 他趁机悄悄在撕下的被角上写了诉状,塞在棉衣里,让人带给了家里。 很快,狄仁杰的诉状呈现到了武则天眼前。而狄仁杰他们签字画押的认罪书,早被来俊臣如献宝般奉了过来。 看着有天壤之别的诉状和认罪书,武则天不禁心生疑窦,便命一名大臣亲自去往狱中,看看狄仁杰到底在玩什么把戏。 也该狄仁杰遭此劫难,武则天派去的这名官员,怕自己受牵连,刚走到监狱门口,便想回去了。来俊臣见状,心中大喜,便拿出了事先准备的谢罪表,让他回去交差。 监狱中的狄仁杰,还在焦急地等待着武则天派来的复审官员,却不知道他的生命再次命悬一线。 俗话说,善有善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狄仁杰的善报竟然要有一名8岁的孩子来实现。 乐思晦所遭遇的与狄仁杰目前的情况几乎一样,不同的是他及其家人已不在人世间。唯独最小的儿子,只因年小,免于一死。 在司农寺为奴的这个孩子,竟然巧遇到了武则天。看到孩子幼稚的脸,武则天不免和他多说了几句话。 不曾想当武则天问他有何想法时,他竟然能说出“臣父已死,臣家以破,但惜陛下法为俊臣等所弄。”这样的话。(《资治通鉴》卷二〇五) 不喊冤,而是完全为皇上着想,为她感到可惜。 此外,孩子还说,除了武则天和来俊臣本人,无论对谁,来俊臣都能拿出谋反的证据来。来俊臣的做法,也确实证明了这个孩子的话。 这么小的孩子,能说出这样的话,确实令武则天意外。心想这么小的孩子,应该不会说谎,于是狄仁杰被带她的面前。 面对这来之不易的机会,狄仁杰说来俊臣逼着他不得不认罪,不然根本没有机会站在她的面前。 武则天令人拿出上边有他签字画押的谢罪表,说这便是他谋反的铁证。 对于谢罪表的事情,狄仁杰竟然毫不知情,但他知道肯定是来俊臣伪造的。 后来,经过核对,发现绝大部分的谢罪表签名都出于同一人之手,确实是伪造的。 清者自清,狄仁杰终于洗清了自己的冤屈。死罪可免,活罪难逃,武则天让狄仁杰去了彭泽县。 其实,武则天一直欣赏狄仁杰的才干,她政权稳固后,便很快就把狄仁杰召回来,再次拜相。 他用自己的聪明和才干,为大唐的繁荣发展,做出了不朽的贡献。 狄仁杰死后,多次受到追封,天宝六年配享太庙。 而酷吏来俊臣,竟然不知死活地诬告太平公主,武则天便借机把他烹掉了,至于其余的酷吏们更不知话下了。 狄仁杰的目光确实长远,格局也确实够大,为了将来可以承认谋反。是金子总会发光的,他的才干得到皇家和世人的认可。 令人遗憾的是,所有的历史资料中都找不到乐思晦儿子的记载,愿好人一生平安。
691年,狄仁杰被酷吏来俊臣诬陷入狱,他费尽心机要面见武则天,未能如愿。一个8岁
品古观今呀
2025-04-01 10:07:00
0
阅读: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