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黄菊和妻子余慧文,女儿黄凡的珍贵合影,一家人其乐融融,难得一见。黄菊出生于上海,祖籍嘉善县,他18岁考入清华大学,毕业后进入工厂,从一名基层车间技术员做起,一步一个脚印,脚踏实地,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绩。2003年,他被任命为国务院副总理。 黄菊,1938年出生于上海,祖籍浙江嘉善县。那是个不太平的年代,战乱让普通家庭的生活充满艰辛。他的父母靠勤劳维持生计,家里并不富裕,但这种环境培养了他吃苦耐劳的性格。小时候的黄菊就展现出过人的学习能力,1956年,18岁的他考入清华大学电机工程系电机制造专业。这在当时可是件了不起的事儿,不仅是家里的骄傲,也为他日后的职业生涯埋下了种子。在清华的几年,他没啥花架子,就是踏踏实实学技术、干实事,为未来进入工厂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1967年,黄菊大学毕业,分配到上海中华冶金厂,开始了他的职业生涯。第一份工作是动力车间的普通技术员,同时还兼任车间党支部副书记。别看只是个基层岗位,他干得一点不马虎。车间里机器轰隆隆,夏天热得像蒸笼,冬天冷得手都僵,他从没喊过苦。每天早早到岗,忙到最后才走,对每台设备的性能都摸得门儿清,甚至能听声儿就知道机器哪块儿出了毛病。靠着这份认真劲儿,他连续三年被评为“五好”工人和先进工作者,同事们都服他。 可黄菊不光会干活儿,他还爱动脑子。那时候工厂设备老旧,效率不高,他就琢磨怎么改进。他自学了不少专业知识,晚上回家翻书,白天在车间试验。他带着团队搞技术革新,最牛的一次是研发出国内首台可控硅电炉自动配电装置。这玩意儿听着高大上,其实就是他研究电炉运行规律,反复试错弄出来的。装置投用后,生产效率蹭蹭往上涨,钢水质量也更稳定,厂里领导对他刮目相看。 黄菊的技术能力强,但他没止步于此。他还总结经验,把小容量电炉变压器在大电流超功率运行的规律写成了一本书,叫《小电炉变压器超功率运行》。这本书不花哨,全是干货,后来成了行业里的参考资料。他的努力没白费,职位也开始往上走,从车间技术员升到车间主任,再到厂长,一步一个脚印。他的管理风格很实在,不摆架子,但要求严格,厂里的生产效率和职工士气都因为他有了明显提升。 到了2003年,黄菊的职业生涯迎来巅峰——他被任命为国务院副总理。这可不是靠运气,而是他几十年如一日踏实工作的回报。从上海的一个普通工人,到国家领导人,他的每一步都走得稳当。他的故事告诉我们,只要肯下功夫,普通人也能干出大事业。 再说回1993年那张珍贵合影。那年夏天,黄菊难得抽出时间,和妻子余慧文、女儿黄凡拍了这张全家福。一家三口笑容满面,透着股暖意。这张照片不光是家庭的纪念,也是他人生奋斗的一个缩影。妻子余慧文是他背后的支柱,默默操持家务,支持他忙事业。女儿黄凡那会儿还年轻,父女俩感情很好。这张合影虽然简单,却记录了一个普通家庭的幸福,也让人看到黄菊在事业之外的另一面——一个有血有肉的丈夫和父亲。 不过,黄菊的家庭生活也不是总这么轻松。他工作忙,经常加班,能陪家人的时间少得可怜。余慧文从没抱怨过,一个人撑起家里的大小事。这张合影之所以珍贵,不光因为一家人团聚,还因为它见证了黄菊在事业和家庭之间的平衡与付出。 2007年,黄菊因病去世,享年69岁。他的离世让很多人惋惜,工厂的老同事们聚在一起,翻出他留下的技术笔记,感慨他当年的认真劲儿。他的遗体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火化,灵盒被安置在那里,以表彰他在国家事务中的贡献。可他对上海的感情始终没变。2015年,妻子余慧文提出将灵盒迁回上海的请求。她知道黄菊对故乡的眷恋,想让他落叶归根。经过批准,灵盒最终被运到上海青浦福寿园公墓,安葬在他深爱的家乡。
1993年,黄菊和妻子余慧文,女儿黄凡的珍贵合影,一家人其乐融融,难得一见。黄菊
文山聊武器
2025-04-01 18:03:19
0
阅读: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