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着小米这个事,也说说新能源,不涉及任何一个品牌,因为你别看国内新能源彼此之间掐

璨珲地 2025-04-01 19:19:44

借着小米这个事,也说说新能源,不涉及任何一个品牌,因为你别看国内新能源彼此之间掐得凶,但其实他们的逻辑、方向、目标、属性却都是高度一致性的。

汽车原本就是A地到B地的运输工具,安全转运是最基本的属性,但现在新能源主打的,除了续航之外,智能家居、自动(辅助)驾驶和动力性能,已经成了绝对的门面,几乎所有新能源都不例外。

智能家居里的冰箱、彩电、大沙发先不说,即使它们偏离汽车最本质的属性,但至少是舒适性的提升,也是好事,但现在所有新能源都在鼓吹辅助驾驶技术,而且作为各自品牌核心的主打,绝对是一件需要控制的事。

的确,新能源都呼应了国家的号召,申明这是辅助驾驶不是自动驾驶,也会说几句辅助驾驶不能代替人工驾驶,但你看看那些发布会的PPT、看看那些广告,分明都在暗示说我很NB,你可以把驾驶放心交给我。这种感觉,就像是那些保健品一边说自己不是药,不能代替药物功能,提醒大家有病要去医院,但转回头还是说吃了自己的药可以上下勇气不咳嗽,可以延年益寿。

不要小看暗示的力量,我身边有好多年轻人,就越来越信任辅助驾驶,甚至会嘲笑开车不用辅助驾驶的司机老派、过时。这种信任是很危险的,虽然科技总是在往前、要进步,但涉及人命关天的科技,也得谨慎,要在推广上要足够的预防。比如在新车的宣传上,不能以这个作为主要的卖点,弱化其对于车辆核心化的作用,既然是辅助驾驶,那在宣传上也尽量以辅助的方式推广。

讲真,我从8年前开始用ACC,算是比较早接触自动巡航的人,在高速巡航的时候确实可以缓解一些驾驶疲劳,但速度在100码以上时,当你握着方向盘但没踩油门,汽车不受你控制狂奔时,心里还是空落落的,有种失速的感觉。但确实不是所有人都有足够的危机和预判意识,甚至像有些拍视频的那样,可以躺着让辅助驾驶接管,完全没有任何万一的考虑。

而在汽车安全这个问题上,不管是百一、千一、万一,还是十万一和百万一,那个一,就是没了,魂飞魄散了,它不应该成为厂家技术革新历史上的一个数据,新能源厂商在推广自己技术的同时,有义务去普及驾驶员主动操控车辆的重要性,甚至在现有的情况下,我觉得去花大量精力研发NOA,是意义不大的事情。开车就认认真真开,觉得忙和累不愿意开车又想出行,那就打车,在生命和安全面前,其它都是次要的。而NOA之类技术的开发,其实同样是对于辅助技术的辅助暗示。

还有新能源的另一点歧途,就是性能,从百米加速的五秒、四秒、三秒,到现在进入两秒区间,甚至连MPV都要拼加速,测评的时候下赛道进行麋鹿测试,真的是越来越扯了。尤其那种三四秒加速,甚至更快的车,这完全就是赛事属性的性能车,已经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出行交通工具,它们更适合下赛道。这样的车放到城市道路,本身就是不确定的交通安全隐患,尤其考虑到电车的无级输出,瞬间可以达到最大扭矩,真的太可怕了。

以前油车时代,会对大马力的车型加重税,但现在对于新能源性能车,却完全没有任何制约,甚至新能源同样应该按马力缴税,用税来进行一定的限制。即使从环保的角度来讲,越大的马力就代表越大的电池,意味着日后更多的环保成本。

讲真,新能源最初的初衷,就是绿色出行,它更应该发展的是小型的通勤工具,但现在的新能源却大部分都朝着大马力的方向发展,那种四五秒加速的车,一旦交到心智不成熟、技术不过关、心态有问题的人手上,就成了马路杀器的Plus版,真的该好好管管了。

0 阅读:1
璨珲地

璨珲地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