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睡在桥洞,每天两包烟一斤酒,就这样生活了10年,目的竟然是为了研究彩票!这就是王成周的生活,一群人拽都拽不回来…… 重庆长江大桥下的一个桥洞,成了49岁男子王成周的家。这位来自四川遂宁的中年人,从2008年开始在这里住下,一住就是十年。2018年,当地媒体记者循着"彩票奇人"的传闻找到这里时,眼前的景象令人惊讶。 桥洞内,一根绳子横跨两端,几件洗得发白的衣服挂在上面。再往里走,是一片被简单隔开的空间,既是厨房,也是卧室,更是王成周研究彩票的"实验室"。一张由木板搭建的简陋桌子上,摆放着几本书和一摞笔记本,桌面和地上到处散落着写满数字和公式的纸张。 "这些都是我研究彩票规律的记录。"王成周指着那些纸张,脸上露出自豪的神情。他告诉记者,自己从2003年开始研究彩票,已经15年了,而那摞叠放整齐的笔记本,是他从2008年到2018年的研究成果。 在重庆的彩民圈中,王成周的名声悄然传开。起初只是小范围的传言,说有个人找到了数字型彩票的出奖规律。后来,传闻越来越离奇,有人说他潜心十年已掌握了彩票中奖的隐藏密码,甚至有人声称通过他的指点成功中奖。尽管多数彩民将这当作笑话,但仍有不少人专程来向他请教。 王成周的日常生活极为简单,却又充满了特殊的仪式感。每天,他都会喝一斤白酒,抽两包烟,边喝边抽,边思考彩票的规律。多年的桥洞生活让他养成了这个习惯,他说酒精能让他的思维更加敏锐,烟草则帮助他集中注意力。 在王成周的世界里,彩票不再是简单的数字游戏,而是一个有迹可循的数学体系。他将自己的研究分为四大部分:心法、函数、密码和开奖号,认为这是他多年心血的结晶,是珍贵的"知识产权"。 "为什么不用自己的方法去中奖呢?"面对记者的疑问,王成周避而不答,只是说现在出书才是最重要的,如果售卖成功,轻松"上亿"。 当被问及还要在桥洞生活多久时,王成周的眼睛突然亮了起来,那种掌握秘密的自豪感又重新浮现。"赚够一个亿我就回家!"他坚定地说,仿佛那个亿就在眼前,触手可及。 王成周的人生轨迹并非一开始就与桥洞和彩票紧密相连。1969年,他出生在四川一个贫困的小山村,家境十分贫寒。作为家中老三,王成周深知自己肩上的责任。初中毕业后,他毅然放弃了继续求学的机会,决定外出打工,供两个妹妹读书。 刚开始,王成周在当地一家肉联厂工作了四年。工作环境虽然恶劣,工作强度巨大,但他从未抱怨过。随后,听说朋友在上海的建筑公司工作待遇优厚,他决定离开家乡,到外面的世界闯一闯。 带着满腔热血,王成周来到了繁华的上海。起初,只有初中文凭的他找不到体面的工作,只能去工地干体力活。但他不甘心于此,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机遇,逐渐被一位包工头看中,最终自己也成为了一名包工头,带领团队在建筑行业打拼。 正当事业蒸蒸日上之际,王成周却决定返回重庆发展。回到家乡后,他不得不从头做起,成为一名普通工人。2000年,他遇见了一位美丽的女孩,两人相爱并生下了一个女儿。虽然生活清苦,但一家三口过得甜蜜幸福。 然而,2003年2月16日,双色球的推出在全国掀起了"购彩热"。最初,王成周只是把买彩票当作一种娱乐消遣。转折点出现在2004年,他做了一个梦,梦到自己中了大奖,醒来后有几组数字在脑中挥之不去。 "那几组数字,是上天给我中大奖的密码。"王成周坚信。他急匆匆地跑到彩票店,将那几组数字打了好几倍。结果并未中奖,但这并没有打消他的信心。他开始加倍投注、复式投注、胆拖投注,尝试各种购买形式。 渐渐地,王成周沉迷于彩票,忽略了妻子和女儿,丢掉了工作,花光了积蓄,甚至负债累累。眼看他执迷不悟,妻子含泪带着女儿离开了他。家庭的破裂并未让他回头,反而更加专注于彩票研究。 2008年,在一次工地意外中,王成周摔断了腿,获得了五万元的赔偿金。这本是一个重新开始的机会,他带着这笔钱回到了老家。但伤好之后,他又回到了重庆,继续他的彩票研究。很快,赔偿金花光了,他无家可归,最终在长江大桥下的桥洞安了家。 从此,王成周的生活变得异常简单:白天收废品或做临时工维持基本生活,晚上研究彩票规律。他的烟瘾越来越大,也因为桥洞潮湿而养成了喝酒的习惯。每天一斤酒、两包烟成了他研究彩票时的"必需品"。 到2023年,54岁的王成周已经在桥洞里生活了16年。他的梦想依然没有改变:"赚够一个亿就回家。"然而,现实是他错过了本可以重新开始的机会,失去了家人,也失去了健康的身体。也许在夜深人静的时刻,他也曾后悔过自己的选择,但这一切都太晚了。他只能通过酒精麻痹自己,继续计算着虚无的号码,等待着奇迹的出现。
双色球大奖彩票新鲜亮相,期待幸运开奖!家人们,看看我这一张双色球大奖彩票这
【4评论】【5点赞】
寒号鸟
活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