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年迈的钱学森已然卧病在床,家人这天都陪在他的身边一同看电视,钱老心血来潮的问道:电视机多少钱?儿子钱永刚想了想随即回道:“买个电视还行,但买汽车怕是不行。” 2008年深秋,北京一处居所里,已经97岁高龄的钱学森躺在床上,眼神略显迷茫地盯着房间另一头刚刚安装好的电视机。家人们围坐在他床边,陪伴这位年迈的老人一同观看节目。 "这电视机多少钱啊?"钱学森突然问道,声音中带着一丝忐忑。 钱永刚看了看父亲,心中泛起一阵酸楚,回答道:"不贵,爸,这是您应得的。买个电视还行,但买汽车怕是不行。" 这台普通的电视机,竟是这位中国航天事业奠基人生命中的第一台。在此之前,这位科学巨匠的闲暇时光都是通过翻阅报纸和收听收音机打发的。直到2008年,因为听力开始衰退,收音机已经无法满足他获取外界信息的需求,他才向儿子提出了这个小小的请求。 "儿啊,我想让你帮我去买一台电视,你先看看多少钱啊?"当时他提出这个请求时,仍然担心电视机会太贵,如果价格过高就打算放弃。这种朴素的生活态度,与他"我姓钱,但是我不爱钱"的名言完美契合。 从1955年回国之初的每月335.8元工资,到后来工资待遇的提升,钱学森始终保持着节俭的生活方式。那335.8元的月薪,远远低于美国为他开出的优厚待遇,但在钱学森眼中,却是一笔"完全花不完"的巨款。 他的家中几乎看不到什么现代化设备,家具也寥寥无几。这位在美国曾享有麻省理工学院终身教授殊荣的科学家,回国后选择了一种近乎寒酸的生活方式。他的余钱、稿费都被他交作了党费,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他1958年入党时的誓言。 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拥有了电视机的钱学森开始关注起游泳比赛。这个小小的爱好,为这位终身致力于科研的老人带来了晚年的一丝欢乐。然而,即使在这样放松的时刻,他那敏锐的科学家头脑仍在思考着国家的发展问题。 正是在观看电视的那段时间,他注意到播放的汽车广告几乎都是外国品牌,这引发了他对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状况的忧虑。一个简单的电视机,连接起了一位老科学家对国家未来的深切关怀,也引出了那个著名的"钱学森之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 当2008年那台普通电视机照亮了钱学森晚年生活时,很少有人能想到这位老人曾经历过怎样艰难曲折的归国之路。五十多年前,在美国已经功成名就的钱学森,踏上了一条被荆棘和阻碍铺满的回国之路。 1949年5月,解放战争胜局已定之际,远在美国的钱学森收到了两封信——一封来自党,一封来自父亲。两封信都表达了同一个愿望:希望他能回到祖国,为新中国的建设贡献力量。实际上,不用这两封信的召唤,钱学森早就立下了回国的决心。在1935年赴美留学前,他就对同学表明:"到美国学技术,学成后必定回国。" 1950年6月16日,钱学森辞去在美国的职务,准备回国。然而,美国政府却看到了这位世界级科学家的价值,他们不能容忍这样的人才"流失"。同年8月,已经买好机票的钱学森在机场被拦下,禁止离开美国。 紧接着,钱学森的噩梦开始了。9月,他被逮捕并拘留在一座小岛上,遭受了不允许睡觉等非人道的待遇。被监禁17天后,钱学森已经连话都说不出来。幸好,他的朋友凑出15000美元将他赎了出来。但这仅仅是噩梦的开始,随后是无尽的审讯和软禁。 然而,就在这看似绝望的五年中,钱学森的科研热情丝毫未减。1954年,他在被软禁期间完成了具有开创性的著作《工程控制论》,不仅开创了工程控制论这一领域,还奠定了系统科学的理论基础。正是这一理论,让他在回国后能够胸有成竹地表示一定能造出导弹。 1955年9月17日,在中美日内瓦会谈达成协议后,钱学森终于踏上了回国的船只。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放行钱学森时认为,经过多年监禁,钱学森所掌握的知识已经过时。但历史证明,这是他犯下的最大错误之一。 回到祖国后,钱学森迅速成为了中国导弹、火箭和航天事业的奠基人。在他的带领下,中国先后成功研制了原子弹、氢弹,试飞了中近程导弹,发射了人造卫星、通信卫星和洲际导弹,彻底打破了美国的核威慑论。 然而,成就带来的不仅是荣誉,还有危险。1960年起,钱学森被国外势力列为暗杀目标。中央政府深知钱学森的重要性,特派八名工作人员日夜保护他及家人的安全。1964年,当发现特务可能通过食物投毒时,中央又增派了段恩润专门负责对钱家食品进行化验。这种连十大元帅都没有的特殊保护,持续了整整六年。
2008年,年迈的钱学森已然卧病在床,家人这天都陪在他的身边一同看电视,钱老心血
浮生若梦醒时
2025-04-01 23:11:45
0
阅读: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