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控核聚变核心逻辑及投资驱动因素  可控核聚变被视为“终极能源”,其商业化进程加

潘欣然谈娱乐 2025-04-02 00:56:00

可控核聚变核心逻辑及投资驱动因素  

可控核聚变被视为“终极能源”,其商业化进程加速主要受以下因素驱动:  

1. 技术突破与工程化落地

  - 全球多项技术突破推动行业逼近商业化临界点,如中国“环流三号”实现100万安培等离子体电流高约束模式运行、MIT的成本革命、日本AI磁约束技术等。  

  - 我国新一代全超导托卡马克装置(如“洪荒70”)及紧凑型聚变装置(如BEST项目)进入密集安装期,标志技术验证进入新阶段。  

2. 政策支持与资金投入

  - 国际政策转向支持核能,如世界银行计划解除核能融资限制,中国国务院国资委将核聚变列为重点攻关方向。  

  - 专项债、白皮书等顶层政策预期出台,中核集团等国家队加速增资布局。  

3. 订单催化与产业验证

  - 2025年以来,聚变新能、中科院等离子体所等累计发起46项核心部件采购招标,国光电气、合锻智能等公司订单逐步落地。  

  - 行业规模预期:2024年全球市场规模3312亿美元,2031年增至4915亿美元(CAGR 5.8%),2030-2035年装置市场规模或达2.26万亿元。  

4. 产业链上游优先受益

  - 超导材料、磁体系统、真空部件等上游环节技术壁垒高,国产替代空间大。  

---

核心受益公司及业务布局  

一、超导材料与磁体系统  

1. 永鼎股份(600105)

  - 核心逻辑:子公司东部超导提供第二代高温超导带材,应用于核聚变装置磁体绕组,商业化订单潜力巨大。  

2. 联创光电(600363)

  - 核心逻辑:研发高温超导磁体技术,参与紧凑型聚变装置配套。  

3. 精达股份(600577)

  - 核心逻辑:参股上海超导(国内超导磁体龙头),年报或首次披露核聚变业务数据。  

二、核心部件与装置制造  

1. 国光电气(688776)

  - 核心逻辑:ITER项目核心供应商,提供偏滤器、包层系统等关键部件,核聚变业务占比或突破20%。  

2. 合锻智能(603011)

  - 核心逻辑:承担BEST真空室部件制造,2亿元订单预计2025年底完成。  

3. 安泰科技(000969)

  - 核心逻辑:子公司安泰中科专注钨铜偏滤器等聚变堆核心材料。  

三、配套设备与协同企业  

1. 弘讯科技(603015)

  - 核心逻辑:控股子公司意大利EEI为ITER提供磁体电源控制系统,实现进口替代。  

2. 海陆重工(002255)

  - 核心逻辑:民用核能设备经验丰富,参与ITER项目部件制造。  

3. 中核集团(000777)

  - 核心逻辑:主导“环流三号”技术突破,参股昆仑资本布局聚变新能公司。  

四、其他潜力标的  

- 大西洋(600558):核电焊接材料供应商,产品用于聚变部件制造。  

- 久盛电气(301082):核聚变领域少量产品应用。  

---

风险提示  

1. 技术不确定性:商业化仍需突破等离子体长时间约束等难题。  

2. 短期过热风险:部分概念股估值透支,需关注订单实际兑现。

0 阅读:0
潘欣然谈娱乐

潘欣然谈娱乐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