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华罗庚当上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儿女们表面开心,背地里却把母亲送到别处。5年后,华罗庚在一次演讲中,突发心肌梗去世,到死都再没见妻子一面。 华罗庚17岁时,在父母安排下,娶了当地姑娘吴莜元。两人虽是包办婚姻,性情却十分相投。一年后,吴筱元生下女儿,小两口的日子过得有声有色。 可是好景不长,当地爆发了一场传染病,华罗庚母亲因此染病去世。华罗庚也不幸染上,但只能卧床养病。 吴筱元选择留在家中,照顾病重的丈夫。在此期间,她每天冒着染病风险,给丈夫端水送药,擦背翻身,无微不至地照顾丈夫。 当时华罗庚家境贫寒,收入也不多,不管是医生出诊或是开药,都是笔不小的开销,身边的人都认为华罗庚活不长,劝吴筱元放弃。 没想到,吴筱元转头就卖掉陪嫁首饰,还到处借钱给华罗庚治病。在她的苦心付出下,华罗庚慢慢好转起来。 只是华罗庚病好了,却留下了后遗症,左腿走路变得不顺畅。吴筱元鼓励丈夫打起精神,为防止左腿萎缩,还坚持陪他锻炼。 华罗庚痊愈后,重拾对数学的兴趣,潜下心研究数学问题。虽然他只有初中学历,却在短短几年内,自学了高中数学和部分大学数学课程。之后,他还向杂志社投稿关于数学研究的论文,即使被拒稿,也不气馁。 华罗庚20岁这年,他的文章《苏家驹之代数五次方程式揭发不能成立的理由》得以发布在《科学》杂志上,轰动一时。此举也让他获得了进入清华大学授课的机会。 在清华工作期间,他求知若渴,把图书馆的数学著作全部通读了一遍,并且自学英语、德语、法语,又写下了数十篇文章,甚至发表到了国外杂志。 华罗庚之所以能心无旁骛的研究数学问题,得益于妻子吴筱元对他全心全意的支持。华罗庚内心非常感动,对妻子也越发疼爱。 即使华罗庚天赋异禀,却只有初中文凭,他被有心人排挤,无奈之下,他选择了辞职。不久后,就收到了剑桥大学的邀请,他决定前往英国留学。 吴筱元不仅支持他,还成为了华罗庚坚实后盾,心甘情愿的照顾家中的儿女和老人。 抗日战争打响后,远在英国的华罗庚毅然回国。 为了躲避战火,一家人只能挤在狭小的防空洞中,生活十分艰苦,可吴筱元丝毫不抱怨,一心照顾家人。 一次,当华罗庚在屋内写文章时,抬头猛然看见头上长了白头发,面色蜡黄,身材瘦小的妻子独自在灶前做饭。他的心很痛,对妻子充满了内疚。之后,他总会挤出一些时间来煮饭、打扫卫生,照顾孩子。 因此,即使日子艰苦,一家人在一起,总是充满欢声笑语。这段时间也是吴筱元十分幸福的时光。 即使战火蔓延,也不能阻挡华罗庚研究学术的进程,他笔耕不辍,发表了诸多的论文,还完成了著作《堆垒素数论》。 新中国成立后,华罗庚立志报国,致力于培养数学人才,还代表国家参加诸多国际会议,一走就是几个月。 吴筱元知道丈夫在从事伟大的事业,一如既往成为了他坚实的后盾,让他安心投入工作。 可是吴筱元内心也是渴望丈夫的陪伴,希望丈夫能抱抱她、陪她一起吃饭、聊天。 而华罗庚整天忙得像陀螺,为了推动国民经济的发展,他推出能够应用于生产的“双法”,带着科技团队全国推广。 可是,在特殊年代,他耗尽心血写下的学术手稿全部被毁了,家人也受到拖累。长年累月的工作,再加上气结郁心,65岁的华罗庚突发心梗,昏迷了一个半月才醒来。 吴筱元在经历了动荡年代后,精神上饱受打击,患上了焦虑症,十分缺乏安全感,而且十分害怕丈夫扔下她。 看着病床上的丈夫脸色憔悴,吴筱元瞬间泪流满面,坚决不答应丈夫再投入到工作中。吴筱元甚至开始寸步不离的跟在华罗庚身边,只要没看见丈夫,情绪就会失控。 华罗庚心疼妻子,对此也没有异议。可是,华罗庚在当上中科院的副院长时,工作又变得更加繁忙,还要经常前往各国出差讲学,而吴筱元却不想丈夫去,总是会闹情绪。 华罗庚实在无法满足妻子时刻想拴住自己的要求,两人为此常常发生争吵。华罗庚因为心梗动过手术,情绪上不能大起大落。在儿女的协商下,私底下决定让母亲搬到了其他地方居住。 1985年,华罗庚刚做完一场数学报告时,突然心脏病发作,就这样倒在了讲台上,溘然长逝。 华罗庚一直工作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令人钦佩。此时,他已经有5年没有见过妻子吴筱元。吴筱元得知丈夫去世的消息时 ,肝肠寸断,泣不成声。 2003年,吴筱元安然的离开了人世,享年九十三岁。 华罗庚儿子华俊东曾说:“即使最后几年,父母未能生活在一起,但是他们这一辈子相濡以沫、相互扶持的感情是真挚的。” 在吴筱元心中,把丈夫看到最重,在华罗庚心中,国家的一切高于个人得失。 毋庸置疑,华罗庚对国家乃至世界的贡献是巨大的,也在数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华罗庚晚年对妻子念念不忘,总是感叹地说:“她是无名英雄,我的整个事业,是与她分不开的。”吴筱元作为华罗庚的坚实后盾,也着实令人称赞。
1976年,华罗庚当上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儿女们表面开心,背地里却把母亲送到别处。
曦月谈
2025-04-02 14:26:59
0
阅读: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