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17岁的李凤兰嫁给了未曾谋面王玉德。结婚当天,未婚夫没有出现。苦苦等

看历史浮沉吖 2025-04-02 14:41:14

1945年,17岁的李凤兰嫁给了未曾谋面王玉德。结婚当天,未婚夫没有出现。苦苦等了13年后,终于等来了消息。

李凤兰出生于蒙阴县一个小山村。

17岁这年,经媒人介绍,与蒙阴城东关村的王玉德订婚。可就在婚前两个月,王玉德去参军当了兵。

母亲知道后,劝她推迟婚期。李凤兰听说王玉德父亲早逝,家中只有一个生病的老母亲时,觉得心里过意不去,因此婚礼还是照常进行。

结婚当天,新郎也没出现。洞房花烛夜时,她独自一人,内心五味杂陈。

第二天,她就脱下了嫁衣,换上布衣开始料理家务照顾婆婆。

她任劳任怨地干着一切,可还是压抑不住内心的情感,想知道丈夫长什么样子,在部队好不好。

嫂子知道后便说:“黑黑的,宽肩膀,不胖不瘦,像他侄子。”她听后一路狂奔到侄子家,看着熟睡的侄子开心地笑了。

从此,她心中有了期待。

王玉德参军不久,便给家写一封信:“等战争结束了就立刻复员回家,和她一起过日子,一起伺候母亲。”

她小心翼翼地把信放在口袋里,每天有事没事拿出来看下,就像王玉德站在她面前一样。

这天,王玉德趁部队路过村庄时便回了家。到家后,王玉德看到喜气洋洋的房间,摸着婚床上妻子做的饰品开心不已。

婆婆赶紧派人通知回娘家借粮的儿媳,李凤兰听后一路狂奔几十里山路,到家时却发现人去楼空。

面对空荡荡的房间,李凤英看着枕头上丈夫躺过的痕迹,抱着枕头不由失声痛哭。

她决定不给丈夫拖后腿,而是要做丈夫的坚强后盾。

此后,她成为抗战的后方的一员。她把家里所有粮食都拿来为战士们做煎饼,不停织布做军鞋。

解放后,丈夫仍然没有回来。有人开始在背后说闲话,王玉德娶了南方婆娘,不回来了。

她根本不理会这些闲言碎语,一直坚信丈夫会回来。然而11年过去了,她仍然未能等回丈夫。

1958年的一天,她突然收到一份烈 士证书,她整整哭了三天三夜,婆婆经受不住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打击也撒手人寰。

婆婆临终前说:“孩子,苦了你了别等了。”

母亲知道后赶紧劝女儿再嫁,可她执意守着这个家,父母听闻一下急火攻心而去。

面对突如其来的打击,她一时间痛苦难当。看她孤苦伶仃,无儿无女,政府出面帮她收养了一儿一女。

李凤兰用自己的一生,践行了红女嫂应有的忠贞。

在动 荡不安的年代,战士们用一生来保家卫国,他们的妻子用一生来守护家庭。共同用自己生命,谱写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缅怀历史,珍惜和平!

0 阅读:30
看历史浮沉吖

看历史浮沉吖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