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北京文物店里来了位老婆婆拿着个破碗来问价钱。工作人员看了一眼给了她80元钱,老婆婆便欢天喜地地走了,不料工作人员摸了下碗内底,惊呼:钱给少了快追! 老婆婆见工作人员追了上来,以为他们后悔了,一个转身,进了巷子,便消失不见了。 工作人员们手上握着钱,怎么找也找不到老婆婆,最终只能回到店里。 那么,工作人员到底发现了什么,为什么却觉得给钱给少了? 1973年的一天,一老婆婆拿着一个蓝色的碗走进了北京的一家文物店,这次来她是想卖掉这碗。 由于这碗上面没有清洗,粘的满是鸡食,所以工作人员只摸了摸碗底,看了看上面的釉判断出这确实是件老物件。 “这碗是干嘛用的?你怎么知道这是古董呢?”工作人员问。 老婆婆解释说,这碗早些年就在家里放着了,后来当了鸡食盆,一直没有注意。 “前段时间有个收宝的到家来看,说这是个碗是个宝能卖钱,我怕被骗,没敢卖,这回专门来你们这看看,是宝不是,能卖多少?”老婆婆说。 工作人员见碗里面都是干结的鸡食,外面也粘了不少,导致碗看着脏脏的,还要费劲清洗,于是就打算出80块钱买下。 80块钱在70年代说多不多说少不少,但是对于并不富有的老婆婆来说,一家人的开销近几个月是有了。 于是马上答应了下来,两人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便成交了这一单。 不过,老婆婆走后,工作人员便用温水把碗上的鸡食洗掉了。 当他看到碗内底的款时,吓得赶紧双手抱住了碗,并让同事拿来棉被垫在地上,防止打碎。 因为,碗内底写着“大明宣德年制”。 把碗外面的鸡食洗掉后,工作人员才发现,原来这碗如此精美,从哪看这碗都不像是普通的碗。 况且,这碗的价值不菲,只给老婆婆80元确实少了,为了不让老婆婆事后找上门,工作人员专门去送钱,可是却追丢了。 为了鉴别这碗具体的价值和材质工艺,文玩店的店主专门请了知名的专家来研究这碗。 最终大家发现,这碗的釉面,是宣德年间很火的一种釉,叫洒蓝釉。 而且根据瓷器的材质和工艺,他们发现,这碗大概率是出自景德镇的瓷器。 碗的价值不可估量,确实是属于精品,那么如此精品的文物,为什么工作人员在收的时候没有发现呢? 一个原因是当时有鸡食遮挡,确实难以看出这碗的本质。 其二就是洒蓝釉这种瓷器,确实少见。因为在明代宣德年代时,洒蓝釉才出现,但是由于制作复杂,洒蓝釉的瓷器不多,再加上后来停烧了,所以就更加珍贵了。 虽然清代中期又开始烧起了洒蓝釉,但感觉已经和明代的差了许多,所以如果不是专家级别的人物,是很难看一眼就看出来洒蓝釉的。 信息来源:《从皇帝玩物到流落民间的“鸡食盆”——讲述宣德洒蓝釉钵的辗转身世》
1973年,北京文物店里来了位老婆婆拿着个破碗来问价钱。工作人员看了一眼给了她8
赢梯说事
2025-04-02 19:07:23
0
阅读: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