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张艺谋找到了莫言:“给你800块钱,让我拍红高粱!”要知道,在那个年

浮生若梦醒时 2025-04-02 21:29:02

1986年,张艺谋找到了莫言:“给你800块钱,让我拍红高粱!”要知道,在那个年代,800块钱都能买一头大黄牛了。就这样,张艺谋拿下了红高粱的版权! 1988年的柏林电影节上,东方面孔的张艺谋捧起了沉甸甸的金熊奖杯,全场掌声雷动。《红高粱》成为中国电影史上第一部获此殊荣的作品,这一刻,几乎没人知道这部轰动一时的电影背后有着怎样的起点。 若要追溯这段电影传奇,时间必须回到两年前的1986年。当时的张艺谋刚刚完成电影《老井》的拍摄,皮肤晒得黝黑,看上去与普通农民无异。一天,他走在北京的街头,路过一个旧书摊时,一本中篇小说《红高粱》吸引了他的目光。 张艺谋买下这本书,一口气读完后便被小说中蕴含的生命力和独特的叙事风格深深吸引。他下定决心要将这个故事搬上银幕,于是迫不及待地寻找起作者莫言的联系方式。 当时的莫言正在北京军艺进修,张艺谋找到军艺后,竟因找不到莫言的具体所在而在楼下大声喊叫。莫言听到喊声出来一看,只见楼下站着一个穿着破旧汗衫、一只脚穿着布鞋、另一只布鞋拿在手里的男子。莫言误以为是老乡来访,热情地将他迎进了宿舍。 "我想买下《红高粱》的拍摄权,给你800块钱。"张艺谋开门见山地提出请求。在那个人均月工资只有五六十元的年代,800元确实是一笔不小的数目,足以买下一头大黄牛。 "行啊,八百块能买一头大黄牛了!想怎么改就怎么改。"莫言爽快地答应了。就这样,不到十分钟,这桩看似不可思议的交易便达成了。 然而,张艺谋的良心和对艺术的尊重让他无法就此满足。当时电影圈有规定,小说改编电影的稿费不能超过八百元。张艺谋想了个办法——他将《红高粱》分为上下两集,这样便可以支付1600元的版权费。不仅如此,他还邀请莫言担任编剧,额外支付了400元劳务费。总计2000元,在当时绝对称得上是一笔天文数字。 从文学作品到电影脚本的转变绝非易事。张艺谋对原著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编,将六万字的内容精简至两万字。当他将定稿的剧本交给莫言时,后者惊讶不已:"没想到电影和文学创作差距这么大。" 这部起初名为《九九青杀口》的电影最终定名为《红高粱》,于1987年上映后引起轰动。尽管票价仅为2.5元,却创造了4000万的票房,约有4亿人次观看。 张艺谋拿到《红高粱》版权后,便开始筹备拍摄工作。他原本计划在莫言笔下的高密乡取景,却被莫言一盆冷水浇醒:"那里早就没人种高粱了,在商品经济的冲击下,农民都转种其他作物了。" "没有,咱就自己种!"面对困难,张艺谋显示出一个艺术家的执着。他借了四万块钱,在银川租下了约百亩土地,与当地农民达成协议:只需他们帮忙种植高粱到成熟,高粱收成归农民所有。这个双赢的方案获得了农民的欣然接受。 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当张艺谋带着剧组来到银川察看高粱地时,眼前的景象让他差点晕倒——一半的高粱长得像韭菜一样矮小。经过调查才发现,农民们收了钱却不办事,不仅购买了劣质种子,播种时还偷工减料,甚至将剧组提供的化肥用在了自家的地里。 张艺谋气得肺都快炸了,恨不得一把火将这片高粱地全部烧光。但为了电影能顺利拍摄,他只好求助当地相关部门,亲自守在地里一个多月,日日夜夜施肥除草打农药,最终才看到了一片火红的高粱地。 即便如此,麻烦还远未结束。那年的高密乡夏天特别干旱,高粱长势不佳,眼看就要半死不活。张艺谋只好再次求助莫言,后者联系了当地农业部门,特批了五吨化肥,并安排专人看护,才算是保住了这些宝贵的高粱。 当高粱终于长起来时,莫言却又提出了新的担忧:小说中的高粱是红色的,而眼前这片高粱却是绿色的,这与原著描述不符。张艺谋笑了笑,给出了一个极富艺术气息的解释:"高粱红了就是成熟了,绿色的时候还未成熟,是柔软的。这就像一个女人的身体,更能体现片中九儿的状态。"莫言听后默认了这一解释,不再提出异议。 与此同时,电影的选角工作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原本女主角的第一人选是史可,因为她"高鼻梁,深邃的眼睛,性感又大方",与原著中"丰乳肥臀"的描述很贴合。但当顾长卫推荐巩俐后,情况发生了转变。 "我喜欢屁股肥的女孩,有感觉!"张艺谋曾这样表达自己对女主角的期望。但顾长卫却坚持认为:"巩俐更有味道!这个姑娘有天分,老天爷都赏饭给她吃。"张艺谋拍下了两位演员的试镜片段,反复比较后,最终选定了巩俐。 选定巩俐后,问题又来了。巩俐的男友杨建勋百般阻挠,甚至在剧组闹事动手。而正是在这个艰难时期,比巩俐年长许多的张艺谋常常安慰她,两人在朝夕相处中产生了感情,最终走到了一起。张艺谋为了巩俐与结发妻子肖华离婚,放弃了妻子和女儿张末。

0 阅读:0
浮生若梦醒时

浮生若梦醒时

浮生若梦醒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