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建中汤,调和肝脾,常用于儿童,效果很好一、药物组成小建中汤出自《伤寒论》,由

飞翔说健康 2025-04-03 09:19:33

小建中汤,调和肝脾,常用于儿童,效果很好

一、药物组成

小建中汤出自《伤寒论》,由以下药物组成:

饴糖(30g):君药,甘温,补虚缓急。

桂枝(9g):辛温,温通阳气。

芍药(18g):酸寒,养血柔肝,缓急止痛。

炙甘草(6g):甘平,和中益气。

生姜(9g):辛温,温中散寒。

大枣(6枚):甘温,补脾和营。

配伍特点:

桂枝配饴糖(辛甘化阳)以温补中焦;芍药配甘草(酸甘化阴)以柔肝缓急,体现“调和肝脾、阴阳双补”之旨。

二、药性与功效

药性:全方性温,甘缓为主,以温补中焦、调和肝脾为核心。

功效:

温中补虚:针对中焦虚寒(如脘腹冷痛、喜温喜按)。

和里缓急:调和肝脾,缓解痉挛性疼痛(如腹痛、胁痛)。

调和阴阳:用于阴阳两虚之证(如虚劳心悸、手足烦热)。

适用证候:

中焦虚寒,肝脾失调,症见腹中拘急疼痛、心悸虚烦、面色无华、舌淡苔白、脉弦细或沉弱。

三、医案举例

医案1:小儿腹痛(肠系膜淋巴结炎)

主诉:7岁男童,反复脐周隐痛1年,喜按,食欲差,手足凉。

辨证:中焦虚寒,肝脾不调。

处方:小建中汤原方,饴糖烊化,每日1剂。

效果:3剂后腹痛减轻,10剂后症状消失,随访半年未复发。

按语:小儿“肝常有余,脾常不足”,本方温中缓急,切中病机。

 

医案2:虚劳型痛经

主诉:28岁女性,经期小腹冷痛3年,经血色淡,伴乏力、心悸。

辨证:气血不足,胞宫失养。

处方:小建中汤加当归12g、川芎9g(增强养血调经之力)。

效果:连服2个月经周期,痛经缓解,经量转红,体力改善。

按语:“虚则补之”,以本方温养气血,调和冲任。

医案3:慢性胃炎伴焦虑

主诉:45岁男性,胃脘隐痛伴腹胀2年,情绪紧张时加重,眠差多梦。

辨证:肝郁脾虚,中焦失和。

处方:小建中汤合四逆散(柴胡6g、枳实6g),饴糖减至15g。

效果:1周后胃痛减轻,情绪渐稳,续服1月症状基本消失。

按语:肝脾同调,温中兼疏肝,契合“见肝之病,知肝传脾”之论。

四、使用注意

禁忌:湿热内蕴、实热腹痛、阴虚火旺者忌用。

煎服法:饴糖需烊化兑入,不可久煎;芍药用量宜大于桂枝以增强缓急之力。

小建中汤以“建中焦、调阴阳”为特色,广泛用于消化系统疾病、妇科痛症及虚劳诸证,临床需抓住“虚寒腹痛、喜温喜按”的核心指征。

1 阅读:19

猜你喜欢

飞翔说健康

飞翔说健康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