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晚上,酒醉后的赵匡胤,来到王皇后寝宫,正当王皇后洗漱完毕,精心打扮后,准备侍奉赵匡胤就寝时,赵匡胤突然说道:“你知道朕为什么不杀周世宗孤儿寡母吗?”王皇后大惊失色连忙说道:“臣妾乃妇道人家,不敢妄议国事!” 五代十国可以说是中国最混乱的一段时期,在不到百年的时间里,在中国大地上却出现了十数个割据政权,长的几十年,短的只有几年。 正是你方唱罢我登场,枪杆子里出政权,当时只要握有兵权,就有可能造反成功,当上皇帝。 可能是皇帝位子得来的太容易,丢的也特轻松,所以那些上位者都不注重经济和人文发展,反而是更加注重培植武力,贪图美色享受。 更可怕的是,多数上位者都以杀伐起家,性格里嗜杀因子极重,他们崇尚一朝天子一朝臣的理论,常常是将上一任皇帝全家杀死。 有的还会霸占前一个皇帝的后宫妃子和女儿,上演了一幕一幕的人间悲喜剧。 宋太祖赵匡胤依然没有脱离这种上位轨迹,他领着部队在陈桥转了一圈,来了一个黄袍加身,就当上了皇帝。 不过赵匡胤毕竟非比常人,他力图打破五代十国的循环怪圈。 面对着被他废掉的后周小皇帝,以及周世宗美艳的符皇后,他以十二分毅力,强力忍住蠢蠢欲动的色心和杀意。 不但没有杀死后周小皇帝,也没有强占他美艳的母后符皇后,而是给了他们宽松的生存环境和优厚的生活待遇,使母子二人安稳地生存下来。 当时包括赵匡胤的头号谋臣赵普、弟弟北赵光义都一致希望杀掉后周小皇帝,然而赵匡胤坚持住了底线,把后周小皇帝交给大臣潘美抚养成人。 赵匡胤这迥异于别位皇帝的做法,在当时引起了许多人的不解,担心他养虎遗患。 可是无论大家如何议论,赵匡胤都没有说出不杀符皇后母子的原因,直到有一天,喝醉酒的赵匡胤对妻子王皇后吐露了心声。 当醉醺醺的赵匡胤来到皇后的寝宫时,青春美丽的王皇后刚刚沐浴出来,仿佛雨后海棠般明艳动人。 赵匡胤上前一把搂住王皇后,让她娇软的身子倚在自己的怀里,轻嗅着爱人的体香,然而说出的话却石破天惊:“皇后,那么多人让朕杀死符皇后和后周废帝,可是我却始终不同意,你可知是什么原因?” 王皇后是一个极富智慧的女子,情商和智商双高的美人,她听完后心里不禁一沉,然而面上却娇羞地表示:“皇上,您的问题太高深了,再者这属于国家大事,臣妾一个妇道人家怎么可能知道呢?” 就见赵匡胤深情地望着自己的皇后,一字一顿地说道:“我是为你们母子的未来着想啊,我不想你们将来有可能重蹈他们的覆辙。” 赵匡胤轻轻地舒了一口气,继续说道:“我何尝不想将她们母子杀了,一了百了。可是将来万一有人谋朝篡位,你们母子也会面临着被杀的下场。” 王皇后听后大惊:“陛下,难道有人想要篡位么?” 赵匡胤摇了摇头,又点了点头:“皇帝这个位子,绝对是谁都想坐啊。可是我是不会让他们得逞的,我要保护你们母子,我还要让赵氏江山永固”。 王皇后倾慕地看着自己的丈夫,她知道自己的一生是幸福的,夫妻二人美美地享受着这种恩爱时光。 而赵匡胤的脑海里则不停地思考着如何才能杜绝武将统兵带来的兵变危险,他认为最主要的是要剥夺当前武将对于军队的领导。 可是那些手握兵权的又都是他的好兄弟,当年曾经许下同甘苦共患难的誓言,赵匡胤绝对不希望用杀戮的手段来夺取兵权。 于是他苦苦思考,终于想到了一个办法,961年,赵匡胤把自己这些镇守一方的兄弟们叫到一起喝酒。 赵匡胤当先举起酒杯,深情地望着这几位与自己出生入死的兄弟:“兄弟们,哥哥敬你们一杯,没有你们的支持,我是不可能当上皇帝的,这皇帝位子有你们的一份功劳。” 这几个兄弟一听,大哥是个实诚人,还记着自己的好,于是纷纷喝下了这一杯酒。 可是这时赵匡胤却又举起了杯:“我曾经说过,我们要同富贵,可是现在弟兄们还一直操劳着军队的事务,看着你们依然没有时间去享受幸福,哥哥我真的是于心不忍。” 赵匡胤说到这里顿了一下,眼看着几个弟兄也纷纷点头或者是沉思,他就把话摊开了:“不如这样,我给你们大大的封地、多多的金钱,你们去买很多美人,从此以后不要再管这些劳心劳力地事了,尽情地享受人生,岂不是更好?” 这时他的那些将军兼弟兄都听明白了,皇帝大哥这是不想让他们再领兵了,既然已经说到这里,想来以赵匡胤的心性,早就做好了万全的准备。 于是第二天,他们纷纷上书表示自己身体有恙,交回了手里的兵权。 这就是赵匡胤想出来的解决兵变的办法,用文官代替武将指挥军队,史称“杯酒释兵权”。 从那时起宋朝就走上了“重文轻武”的路子,成为历朝经济实力最强、军事实力却最弱的时期。 不过,从人性的角度来看,赵匡胤没有滥杀功臣,却能够有效地解决武力夺取政权的威胁,绝对是一个厉害人物,不得不让人佩服。
史上两次即位的皇帝!!!
【12评论】【5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