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9年,孝文帝临死杀给他戴绿帽的皇后,嘱咐弟弟元详说:“皇后一直不守妇道,我死

看历史浮沉吖 2025-04-03 15:21:04

499年,孝文帝临死杀给他戴绿帽的皇后,嘱咐弟弟元详说:“皇后一直不守妇道,我死之后,你们让她自尽,找个地方以皇后之礼安葬,以此来掩盖冯家的大过。” 说完便合上了双眼,两天后,冯皇后被毒杀。 自古帝王多薄情,能够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的实在占少数,孝文帝拓跋宏却是这少数之一。 而孝文帝能有如此成就,还得从冯太后说起。 冯太后14岁就成为了文成帝拓跋濬的妃子,18岁的时候就成为了皇后。 很多朝代都是妃子有了儿子后会母贫子贵,而北魏却反其道而行之,如皇子被立为太子,那么生母就必须被赐死。 当时身为皇后的冯太后一直都没有诞下皇子,文成帝就另外立了一个妃子的儿子为太子,而这个妃子便被赐死了。 这个太子,便是后来的献文帝拓跋弘。 文成帝死后,拓跋弘顺势即位。 因为献文帝即位的时候仅有12岁,冯太后便临朝听政,辅佐小皇帝,也因此在朝中很有威望。 拓跋弘长大成人后,冯太后慢慢归还朝政,母子俩虽非亲生,但感情也并不是很差。 可是当上太后的她还十分的年轻,耐不住寂寞便与官宦家的子弟李奕十分亲近。 李奕是个十分善解人意的人,冯太后对他很是宠爱。 但是拓跋弘却认为冯太后的行为是淫乱后宫,没有起到表率作用,便将李奕杀死。 冯太后因此非常难过,从此母子俩就生了嫌隙,并且她利用自己的权势,重新干政。 这边拓跋弘不满冯太后手中权力过大,又无奈自己人微言轻,就打算将皇位禅让给自己的叔叔。 但是被群臣劝阻,无奈之下,只能将皇位禅让给了自己仅有2岁的儿子。 年仅18岁的拓跋宏成为太上皇以后,就再也不理朝政,潜心修佛,彼时的冯太后也成为了太皇太后,并且将尚在襁褓中的孝文帝拓跋宏带在自己身边教养。 虽然冯太后非常喜欢权力,但是在她临朝听政期间却也做了不少伟绩,做出了大刀阔斧的改革。 拓跋宏是在冯太后的感染下长大的,他对自己祖母很是崇拜,也很认同祖母的治国理念。 在他正式亲政后,又进一步推进冯太后的改革,并在494年迁都洛阳。 冯太后眼见着拓跋宏越来越优秀,欣慰的同时也有一些心慌,很担心她和孙子之间会有嫌隙。 为了能够稳固自己的位置,她便将冯家嫡女冯清和庶女冯润招进宫中做了拓跋宏的妃子。 拓跋宏对冯润一见如故,两人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并且得到了专宠。 可惜冯润身体较差,还没在后宫站稳脚跟的她突然染上了重病,冯太后担心病气过重给了孝文帝而影响前朝,便将冯润赶回冯家养病。 哪想拓跋宏十分专情于冯润,对于身为嫡女的冯清基本连看都不曾多看一眼,冯润重病的时候,还经常派人嘘寒问暖。 冯太后见状也有些不忍,便又将冯润的两个妹妹招进宫中侍奉皇帝,但是光有妃子,却没有皇后也不是长久之计。 国不可一日无君,后宫主位也不能一直空悬,在群臣的进谏下,拓跋宏不得不将冯清立为皇后。 冯清成为皇后以后,拓跋宏将宫中一位妃子生的孩子元恂立为太子,赐死生母后将其交给皇后抚养。 在这期间,在家养病的冯润因为耐不住寂寞,和给他看病的医官高菩萨有了私情。 后来冯太后病逝,对冯润十分思念的拓跋宏立即将她接回了宫中,从此以后便疏离了后宫所有的妃子,只专宠她一人。 朝中重臣皆有不满,冯润得到专宠多年,却未生出一男半女,还霸占着皇帝,让皇帝子嗣微薄,可拓跋宏本人却不以为然。 冯润此时也有了野心,她毒死了皇子元恪的生母,又将其收养到自己身边。 拓跋宏知道此时却也只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并找了理由废了冯清,和元恂的太子之位,将冯润立为皇后,立元恪为太子。 成为皇后的冯润更是肆无忌惮,她将自己的相好以宦官的名义带到宫中,趁着孝文帝带兵征战的时候,在宫中十分高调地给其戴绿帽子,甚至嚣张跋扈到让刚刚失去丈夫的彭城公主改嫁给她的亲弟弟。 彭城公主自是不愿,便连夜找到拓跋宏揭发了皇后的丑事。 拓跋宏听后大怒,暗中调查,查清事实后便下令杀了高菩萨。 因为深爱的女人给自己戴绿帽子,也将他气得病倒。 在生命垂危的时候,他吩咐下人遣散后宫所有妃嫔让她们得以改嫁,又嘱咐自己的弟弟,一定要赐死皇后,但不能丢了冯家的脸面。 孝文帝死后,其弟弟依照嘱咐,赐毒酒给冯润。 其反抗不肯,最终被强逼灌下毒酒,并以皇后仪制将其下葬,以此来掩盖冯家的过错。

0 阅读:133

评论列表

用户85xxx10

用户85xxx10

4
2025-04-03 16:25

这哪个妃子愿意生,皇后更不想生,直接抱别人的孩子过来养就行了

看历史浮沉吖

看历史浮沉吖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