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河北老太太张翠萍临终前,再三叮嘱儿子朱海清:“等我死后,无论你发现了

法客聊社会 2025-04-03 16:23:10

1982年,河北老太太张翠萍临终前,再三叮嘱儿子朱海清:“等我死后,无论你发现了什么,都不要吱声!” 1982年冬,河北保定涞水县的一个农家小院里,窗外北风掠过光秃秃的树枝桠,土坏房里散装的煤火发出微弱的热气,卧室里满是湿漉漉的气味,时年80岁高龄的我国地下党家属张翠萍行将就木,回光返照之际,眼睛清亮,紧紧握住时年39岁的儿子朱海清说:“儿啊,妈妈要走了,我死之后,无论你发现什么,都不要说出去!”事后朱海清果然发现了一些令他十分惊奇的事!这究竟地怎么一回事呢? 张翠萍的丈夫朱殿坤曾是我国一名地下党员,在一次任务中牺牲。而张翠萍本人也是革命军人,朱海清就是在张翠萍跟着八路军突围时出生的。 不过,1982年的那个冬天,张翠萍和妻子朱海清说完这句话不久就去世了。 事后,朱海清根据传统,清点母亲的遗物,在房子正堂毛主席画像前,发现母亲遗留的战争年代的樟木箱子。 打开箱子,看到里面一叠泛黄的纸条,仔细查看内容,顿时震惊不已。 1943年4月15日,八路军李运昌借粮食500斤; 1943年5月26日,借粮食300斤; ...... 朱海清大略算了一下,这些借条的粮食总计高达7000余斤;这是在1940年代,众所周知,那时候的粮食之贵重,无非今日可比。 而朱海清根据母亲的遗愿,的确没有说出去,而是保存下来,全当老一辈人留下的物品对待。 时间很快到了1987年的一个冬天,此时张翠萍也已经去世五年有余了,当时朱海清正做着活计,一名头发花白叫李运昌的老革命军人找到了他。 了解到朱海清正是张海萍的孩子时,满眼泪花的跟他说起了这段尘封已久的回忆。 1943年,李运昌所部八路军冀东分区,遭遇日本侵略者不断扫荡,后勤供给出现问题,将士们粮食吃紧。 不得已之下,李运昌代表八路军向张翠萍借粮,后来李运昌跟随部队去了其他地方,回来再找,已经找不到张翠萍了,而这一找,就过了几十年,终于在今天找到了。 李运昌坚持按最新的折价还钱,而这笔钱在当时是一笔巨款,但被朱海清根据母亲的遗愿拒绝了。 后来,这件事情了结,朱海清在李运昌离开后,将这些‘欠条’带到母亲坟墓前,一张张烧掉了。 关于张海萍、朱海清、李运昌的事迹,屏幕前的你有什么想说的,欢迎留言讨论。

0 阅读:54

猜你喜欢

法客聊社会

法客聊社会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