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严打,6个官二代被捕,法院不敢动,邓公:简直是捅破了天! 1983年的中国,正处在改革开放初期,经济刚起步,可社会治安却有点跟不上趟。城市里小偷小摸不断,农村里械斗抢劫频发,甚至还有些地方黑恶势力横行,老百姓日子过得提心吊胆。那时候犯罪率高得吓人,官方统计说,1982年全国刑事案件高达74万多起,比之前几年翻了好几倍。群众怨气大了,政府也坐不住了。于是,1983年8月,中央下决心搞一场全国范围的“严厉打击刑事犯罪活动”,简称“严打”。目标很明确:杀鸡儆猴,震慑犯罪分子,恢复社会秩序。 这场严打来势汹汹,口号是“从重从快”,很多案子几天就判了,甚至有些直接拉去执行死刑。据后来统计,头三个月就抓了几十万人,判了好几千死刑,老百姓拍手叫好。可就在这风头正劲的时候,6个高官子弟的案子冒了出来,事情一下子变得不简单了。 这6个高官子弟的具体身份,官方档案里没全公开,但从当年流传的信息和一些地方史料看,他们大多是中央或省级高干的直系亲属。有人说是北京某部委领导的儿子,有人说是某军区大员的侄子,还有传言涉及地方省委书记的亲戚。他们的老子不是掌握实权的大官,就是在革命年代立过汗马功劳的老干部,个个根基深厚,关系网盘根错节。 这些人的年龄普遍在20多岁到30岁出头,正是年轻气盛的时候。靠着家里权势,他们平时就嚣张惯了,普通人惹不起,基层干部也得让三分。结果这次严打,他们撞上了枪口,偏偏身份太敏感,成了全社会关注的焦点。 这6个人的罪行,听着都让人捏把汗。不是一般的偷鸡摸狗,而是性质恶劣、影响极坏的大案。比如,有人涉嫌组织团伙抢劫,带着一帮混混到处敲诈勒索,抢来的钱财全进了自己腰包。还有人牵扯进强奸案,仗着家里有权,祸害了不少无辜女孩,受害者敢怒不敢言。更离谱的是,有人跟黑社会勾结,做起了倒卖国家物资的买卖,那时候物资紧缺,他们倒腾这些可是断了老百姓的活路。 这些案子要是搁在普通人身上,早被一锅端了。可这6个人不一样,他们的老子要么能打招呼,要么能压事,地方公安查到一半就卡壳了。有的受害者报案后,反而被威胁闭嘴,案子愣是拖着没进展。直到严打风声太紧,中央盯着不放,才把他们揪了出来。 这6个官二代被抓后,地方公安和法院头疼得要命。按理说,严打期间法律是铁面无私的,可现实没那么简单。他们的家属不是普通人,随便一个电话就能让办案人员压力山大。有的领导直接暗示:“这案子别太较真,上面有人看着呢。”还有的干脆把案卷往上一踢,说自己权限不够,推给更高一级法院。 更棘手的是,这帮人的关系网太复杂,牵一发动全身。查他们就等于查他们身后的靠山,有些老干部甚至拿资历和功劳说事,觉得动自己家人是“忘恩负义”。结果,基层法院磨磨蹭蹭,迟迟不敢判,连检察院都犯嘀咕,生怕得罪大人物。这时候,案子已经不是单纯的法律问题,而是成了政治博弈的筹码。 事情拖到最后,闹得实在太大了,民怨沸腾不说,连中央高层都坐不住了。邓小平听说了这事,直接拍桌子发话:“简直是捅破了天!”他这话不是随便说的,透着两层意思。一是对这帮人罪行的愤怒,觉得他们仗势欺人,把国家法律当儿戏;二是对下面执行不力的不满,地方上畏手畏脚,严打的威信都快没了。 邓小平的态度很明确:不管你是谁的儿子,犯了法就得办,而且要从严从重。他还特意指示,要把这几个案子当成典型,公开处理,给全国一个交代。这话一出,谁还敢包庇?地方上赶紧行动,法院也不敢再拖了。 这6个人的最终下场,据可靠消息,大部分都被判了重刑。有人说是死刑,有人说是无期,但具体细节官方没细说,只强调“依法严惩”。考虑到严打的政策和邓小平的硬态度,死刑的可能性不小,尤其是那些罪行特别恶劣的,比如强奸和勾结黑社会的,基本没跑。 判决下来后,社会反响特别强烈。老百姓觉得解气,终于看到法律不认人情的一面;可也有人替他们喊冤,说他们不过是替家族背了黑锅。无论怎么看,这6个人的结局都证明了一点:再硬的后台,在国家铁拳面前也得低头。
华国锋从中央领导的岗位上退下来后,王震将军是最常去看望他的人之一,两人每次都有说
【2评论】【7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