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团起源于春秋时期,与寒食节和清明节习俗密切相关,主要用于祭祀和纪念先人,后逐渐演变为春季时令小吃。” 早上专门买了三个豆沙青团作为小吃,感觉太甜了点。怀念小时候陪父母回老家扫墓,二舅家做的蒿子粑粑了。 我有两个舅舅、一个大姨,可惜没见过大姨。据说,她比人夸面若桃花的妈妈还漂亮,生孩子大出血,难产死了!孩子也只长到五岁夭折了。 大舅早早离家在城里工作,成家立业 。老妈中学毕业后就随军与老爸到了东北,只有高中毕业的二舅留在了农村,守着姥爷、姥姥留下的老屋娶妻生子。 老妈与二舅关系最亲,他俩相差十岁。老妈常在我们面前说起小时每逢下雨,二舅会到学校接她,背她回家的往事。 老爸也总会在这时插话,说二舅其实很有才,但没远见,本在电厂工作,后贪念小家的二舅妈,竟辞职回老家去了! 那时懵懂的我,听不懂老爸的话,只会哼哈笑笑,心想:不很好吗?我们寒暑假还有去处,乡下多好玩啊!姐姐不喜欢乡下,我和哥却喜欢那里撒野的欢! 尤其清明节陪父母去扫墓。能干的二舅先陪我们去门前山上的墓地祭拜,然后,背上锄头,带着我们去山上郁郁葱葱的竹林里挖笋。 我找不见,令我敬佩不已的二舅却看得很准,一锄头下去,脚顶着锄头一翻,就是一个白嫩嫩、毛绒绒且带着泥土清香的大笋子出来,塞满了我们的行囊。 回到家已是晌午,二舅又将灶台里的柴火烧得旺旺的,开始给我们做好吃的,其中就有蒿子粑粑。小时嫌弃蒿子粑粑有股怪味,更喜欢灶台下塞进的红薯。 临走时,二舅还会给我们准备许多蒿子粑粑、笋子、鸡蛋和其他干菜之类的,塞满了所有的大包小包。那时候的清明节踏青的味道可真足啊! 二舅在老爸走后的次年也走了!享年89岁。却在我儿时留下了终身难忘的清明记忆。这青团、那蒿子粑粑……
“青团起源于春秋时期,与寒食节和清明节习俗密切相关,主要用于祭祀和纪念先人,后逐
淇铭看文化
2025-04-04 11:35:47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