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如何理解智驾的逻辑?
智驾本质上是学习人类开车,模拟人类开车,比人开车开的更好。
好的智驾,是智能化的,是可以比人开车更好,更安全的。
智驾不是AEB,智驾保护安全的方式,不是用AEB刹停,而是提前预判危险,躲避危险。
人只有两只眼睛,人眼能看到的信息,是有限的。
智驾可以用车上的摄像头等去感知信息,可以看到的信息更多,可以感知到的危险更多。
当把这些路上的信息都进行一定的处理后,具有高阶智驾的车,可以做出更准确的判断。
该加速还是该减速,该何时转方向盘,该用多少的速度,多少的角度过弯,以及该如何超车。
这才是真正的智驾,应有的样子!
你判断一个智驾好不好,不应该看监管次数(很容易造假),也不应该看AEB的刹停(没有智驾前,也有AEB)。
并且在路上急刹车并不安全,反而在一些情况下,容易造成危险。
正确的躲避危险的方式,是提前感知到危险,预判到危险,然后躲过去。
而在这方面,需要的是车的智能化能力。
目前做的好的,还真的就特斯拉的FSD。
看看FSD的测试视频,就会发现,FSD是具有一定的思考能力的,他会主动选择通过的方式,开车一点儿都不硬,很像老司机。
而国内的很多厂商的智驾,在智能化的能力方面,做的不够好,尽管可以避障,可以定速巡航,但是在面对复杂场景的时候,容易产生危险。
这其中的差距,还是有的,是不得不承认的。如果你信特斯拉是第四梯队的话,那只能说明你过于领先。
在智能驾驶方面,特斯拉做的最早,投入巨大,光是买卡就投入了上百亿美元买卡,以及投入了最大量的训练和资源,和人才。
这些是为其在智驾方面构建起了领先的优势。
国内今年在卷智驾平权,但大家在使用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安全。
如果你发现你车的智驾并不是那种可以帮助你规避安全的类型,而是容易导致事故的类型,那就要慎用。
国内这块的法律法规也不够健全,目前智驾出事故的责任完全在人这边,个人感觉是很不合理的。有关部门显然采用的是“先发展,后治理”的方案。
实际上合理的方案,应该是向驾驶者倾斜的,是要判定事故是由于乘客导致的,还是车智驾导致的,是需要明确责任归属的。
以上,大概就说这么多,希望大家能够对智驾有更多的理解,智驾的核心在于“智能”,而不是激光雷达,也不是接管次数少,智能会带来真正的安全。
智能驾驶汽场全开亿点曝光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