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清明祭奠先烈》 1965年清明,6凌晨五点半,青岛老城区的石板路上还凝着

旭泰看事 2025-04-05 14:03:09

《那年清明祭奠先烈》 1965年清明,6凌晨五点半,青岛老城区的石板路上还凝着露水。周小芳摸着黑把煮鸡蛋塞进帆布书包,忽然被母亲往兜里揣了块油纸包——竟是掺了白面的玉米饼子。"路上吃,别让雨水打湿。"母亲的手掌带着煤球炉的余温。 湛山寺的晨钟穿透海雾时,向阳小学五年二班已在操场上列队。王海生借着路灯清点人数,铁柱的解放鞋露着大脚趾,赵秀娟的碎花罩衫下隐约看得见补丁。张老师胸前的铜哨一闪:"目标湛山烈士陵园,出发!" 四十二双布鞋踏碎街巷的寂静。走过广西路殖民时期的老洋房,穿过龙口路坑洼的石板道,队伍沿着太平山北麓蜿蜒。铁柱突然指着海面喊:"快看!朝阳在浪头打滚呢!"霞光正从汇泉湾漫过来,把孩子们的红领巾染成金红色。 爬坡时赵秀娟的鞋跟开了胶。王海生抽出捆课本的麻绳给她固定,前排李小妹递来半块地瓜干。行至湛山半腰,松涛声里忽然混进此起彼伏的咕噜声——原来已经走了两个钟头。 "原地休整!"张老师刚发令,石板路上立刻绽开各色包袱皮。铁柱捧着三个裂壳的煮鸡蛋显摆,却见周小芳掏出玉米饼,惊得把鸡蛋滚落山坡。王海生忙按住要哭的铁柱,从军绿书包里摸出个白面馒头:"咱俩换。" 烈士碑前的马尾松还挂着去年冬雪。孩子们踮脚擦拭"革命烈士永垂不朽"的金字时,松针上的冰凌正巧落在小芳后颈,激得她打了个喷嚏。铁柱憋着笑递上蓝格子手帕,被张老师瞪得缩回满是冻疮的手。 返程时队伍像撒欢的麻雀。张老师带大家绕道汇泉广场中山公园,玉兰花开得正盛。女孩子们把红领巾系在杏树枝上当秋千,男孩子们用石板压住四角手帕当餐桌。王海生把最后一口馒头掰碎喂麻雀,忽然发现小芳的油纸包里留着半块玉米饼——饼子凹陷处整整齐齐嵌着个煮鸡蛋。 2018年清明同窗会上,白发苍苍的铁柱举着智能机嚷嚷:"你们看这卫星地图,当年咱们走的路线正好围成个红领巾三角!"玻璃转盘上,服务员端来崂山绿茶蒸的鸡蛋羹。周小芳颤巍巍舀起一勺:"还是张老师教咱们的土法子,用茶汤煮蛋不腥气。" 海风从宴会厅窗外掠过,恍惚间带着太平山松涛的呜咽。满桌老人突然哼起不成调的曲子,在"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的断续旋律里,那些露水打湿的麻绳、补丁下捂热的馒头、手帕包着的鸡蛋壳,都在四月春风里重新鲜活起来。 ---

0 阅读:12
旭泰看事

旭泰看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