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瑞与张居正,为何一个不能成事一个能成事
琅琊人左史
2025-04-05 15:02:21
至阳和至阴都不能成事,只有半阴半阳,甚至灵活变通才能成事。
海瑞是个地地道道受儒家教育长大的士大夫,他一生都在践行“忠孝”的理念,对主上要忠,对父母要孝。
体现在他实际工作中就是坚持原则,这个原则就是一切以大明律和太祖祖制为准则,以儒家伦理道德为皈依。
简单的说,海瑞遵守一切明面的规则。大明律、太祖祖制、儒家道德规范,都是明面规则。
超出这个明面规则,海瑞一概不论。
事实证明,这个世界的运行不只是通过明面规则(显规则)来掌握的,还有潜规则。
因为潜规则比显规则更接近人性,显规则是要求大家克勤克俭、艰苦奋斗、遵守规则,潜规则却是让大家能够贪图享乐、走捷径。
人性中自私的比重占大头,所以潜规则才能大行其道。
但是这一套潜规则在海瑞这里不奏效,海瑞算是第一个只信奉显规则的官员。
如果显规则是阳,那潜规则就是阴,海瑞就是个至刚至阳的典范。
他在任时,极力打击豪强,抑制兼并,并且取消了所有陋规,所以官绅地主、胥吏恨得他牙痒痒,而地方百姓却高呼他为海青天。
海瑞的坚持原则,不仅不畏权贵,连皇帝都敢骂,在他看来,如果一个皇帝行为处事违背了朱元璋的要求,臣下有责任上书劝谏,故而他上《治安疏》劝谏嘉靖。
连皇帝都敢批评,那其他大小官员就更不在话下。
海瑞的一系列操作就得罪了整个大明官场,因为他破坏了“规则”,让人无法与他共事。
之后海瑞在直隶巡抚任上被参劾,直接去职归乡,虽然十五年后又被启用,但只是当做一个吉祥物,装点万历朝堂的门面。
海瑞有高尚的理想,他想通过祖制和儒家伦理规范来重振大明,但与大明朝的实际情况不兼容,故而他只有失败一途。
另外一个有理想的人,行事与海瑞截然相反,却大获成功。
张居正[搜索高亮]和海瑞完全不同,张居正坚持的原则是半阴半阳,甚至阴阳可以灵活变通。
张居正深谙大明官场的运行规则,海瑞那一套,除了引起普遍的反对外,于事无补。
所以他在坚持原则和适度妥协之间找到了一个平衡。
在他升任内阁首辅之前,张居正基本上依附于徐阶,韬光养晦,静待时机,当徐阶开始倒严嵩时张居正也成了徐阶的马前卒。
在徐阶的提携下,张居正侧身内阁,等到徐阶被高拱斗倒时,张居正却稳如泰山,不得不佩服张居正的为人处世,连高拱都把他视为自己人。
这就是张居正的优点,做事懂得妥协,为人也圆滑,能够和光同尘。明朝历史
0
阅读: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