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英东70年代回到广州番禺市考察,他坐船出珠江,看到了张地图,在入海口的地方发现了南沙这个地方,就毫不犹豫的投资南沙了,毫无疑问南沙就是整个珠三角的几何中心。 霍英东出生在香港。 霍英东的祖父当年从广东番禺漂洋过海,乘船到香港谋生,最终家族进入水运行业。 1930年,强烈的台风导致霍家所在的小船被卷入海中,两个哥哥不幸丧命。 霍英东的母亲决定让霍英东继续接受教育。 她带着孩子们上岸后,依然坚持做驳运生意,租下一间简陋的小房子,供霍英东读书。 霍英东成绩优异,12岁时便考入了香港皇家仁书院。 尽管家庭贫困,霍英东依然在学业上不懈努力,课余时间,他还会帮母亲做一些家务。 然而,随着日军侵华,香港沦陷,霍英东被迫辍学。 他曾在轮船上做锅炉工,然而由于年纪尚小,很快就被辞退。 此后,霍英东又到启德机场做苦力,搬运煤油桶时手指被压断。 尽管生活艰辛,他始终没有放弃,做过铁匠、试糖工等多个工作。 在母亲的鼓励下,霍英东开始向亲友借款,开设了一家杂货铺。 1945年,抗战结束后,他从香港的一份英文报纸中得知,战时剩余物资将进行拍卖。 霍英东成功通过拍卖购买了废旧机器,并以更高的价格转售,赚得了第一桶金。 1953年,霍英东成立了立信置业有限公司,开始涉足房地产行业。 他购买了大量旧楼并进行改建。 他创新性的推出了“卖楼花”模式,使得香港普通工薪阶层也能购房。 此外,霍英东还涉足建筑材料和淘沙行业。 改革开放后,霍英东投资了中山温泉酒店、广州白天鹅宾馆等多个项目。 他积极推动中国加入亚洲足球协会,并在支持大陆申办奥运会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上世纪80年代初,霍英东的关注点聚焦在南沙,这片他祖籍所在的土地。 1985年,霍震寰跟随父亲前往南沙考察,尽管路面坑洼不平,且雨后泥泞难行,他意识到,想要促进这片地区的繁荣,最关键的是改善交通条件。 于是,霍英东着手启动了南沙的建设工程。 1987年底,霍英东正式提出开发南沙的设想。 1989年,虎门轮渡码头开始动工。 1991年竣工后,极大地缩短了珠江两岸的交通距离。 与此同时,南沙的港口、客运码头等基础设施也相继落成,通往香港的航线开通。 霍英东还全力推动填海造地、城市美化等项目,让南沙逐渐发展成具备现代化城市功能的海滨新城。 在经历了初期的艰苦建设后,南沙逐渐形成了以港口为依托的外贸新业态。 2012年,南沙被正式批准为国家级新区。 2015年,霍英东的家族成员在南沙亲眼见证了粤港澳大湾区的规划,而霍震寰的儿子霍启文尝试在南沙创办跨境电商平台,尽管最终未能成功。 随着港珠澳大桥的建成通车,南沙城市的面貌也焕然一新。 而霍家三代人对于南沙的深厚情感也未曾改变。 霍启文,霍英东的孙子,已将居所迁至广州,并积极投身本地的房地产与商业项目。 近年,南沙的发展迅速。 南沙区的GDP从2012年的785亿元跃升至2021年的2131亿元,年均增长超过两位数。 特别是在市场主体方面,从3万家增长到30万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也大幅增长。 区域内的主导产业逐渐由传统制造业向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转型,科技创新成为驱动发展的核心动力。 南沙特别注重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并通过政策引导吸引了一大批龙头企业入驻。 南沙区率先在国内实现了宽禁带半导体的全产业链布局,成立了包括芯粤能、芯聚能、联晶智能等在内的一批龙头企业。 南沙港作为全球最繁忙的港口之一,其集装箱吞吐量占广州港的70%以上,外贸总值也占全市近四分之一。 南沙港的辐射能力不仅限于珠三角地区,还能直通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此外,南沙区积极推动港澳青年创业,依托“创享湾”等多个青创基地,吸引了大量港澳青创项目入驻。 在“创享湾”这一平台上,南沙不仅为青年企业家提供了良好的创新环境,还推动了粤港澳三地的交流。 到2022年,已有近100个青创项目入驻,其中59个来自港澳。 南沙的城市环境建设也走在了大湾区前列。 南沙区致力于构建宜居、创新、智慧、绿色的城市。 南沙区的目标是到2025年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的高质量生活圈示范区,并在2035年实现公共服务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参考文献:[1]赵慧颖.绘梦港澳情系公益——讲述澳门霍英东基金会23载发展故事[J].中国新闻发布(实务版),2025,(02):21-25.
霍英东70年代回到广州番禺市考察,他坐船出珠江,看到了张地图,在入海口的地方发现
张梁看历史故事
2025-04-05 19:41:55
0
阅读: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