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丰帝刚驾崩不久,生前最宠信的大臣肃顺被慈禧关进大牢,肃顺认为自己是先帝钦点的重

历史海大富 2025-04-06 01:20:01

咸丰帝刚驾崩不久,生前最宠信的大臣肃顺被慈禧关进大牢,肃顺认为自己是先帝钦点的重臣,慈禧一介女流不敢怎样,所以在狱中日夜骂到慈禧与恭亲王是“叔嫂狼狈为奸,不得好死。” 咸丰帝刚驾崩,热河的宫墙内还回荡着丧钟余音,他生前最宠信的大臣肃顺却迎来了人生的大转折。这位自认为是先帝钦点、无人能动的顾命重臣,竟被慈禧一纸令下锁进京师大牢。肃顺不服啊,他觉得慈禧不过是个后宫妇人,哪来的胆子动他?可接下来发生的事,却让人瞠目结舌——他在狱中破口大骂,直指慈禧和恭亲王“叔嫂狼狈为奸,不得好死”。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肃顺,满洲镶蓝旗人,出身显赫,是郑亲王济尔哈朗的后裔。从小脑子好使,家里底子厚,教育也没落下。道光年间,他考中进士,正式迈进官场,靠着硬朗的性格和不怕得罪人的作风,慢慢爬了上来。到了咸丰帝在位那会儿,国家正乱得一团糟,内有太平天国造反,外有洋人敲门,朝廷里乌烟瘴气。肃顺偏偏是个眼里揉不得沙子的人,办事麻利,敢说敢干,咸丰帝看他顺眼,越来越器重他。 肃顺在朝中混得风生水起,尤其在户部尚书任上,管钱管得严,对贪官污吏下手毫不留情。他查过科场舞弊案,挖过户部宝钞案,名声大噪,连皇帝都夸他能干。他还上书提了不少改革想法,比如整顿财政、裁减冗员,甚至大胆建议动旗人的“铁饭碗”,这可捅了马蜂窝。旗人贵族本来就看他不爽,这下更是把他恨得牙痒痒。可肃顺不怕,觉得自己有皇帝撑腰,谁敢动他?他这股子自信劲儿,在咸丰帝活着时确实让他风光无限。 可人啊,太顺的时候往往就容易飘。肃顺这人聪明是聪明,但也有毛病——太傲了,看不起同僚,觉得自己高人一等。他在朝堂上说话直,经常不给人留面子,连跟顾命大臣一块儿搭档的载垣、端华,他都懒得正眼瞧。这脾气在咸丰帝在位时还能压得住,可皇帝一死,麻烦就来了。 咸丰十一年七月,咸丰帝在热河避暑山庄病得不行了。他知道自己要走,赶紧把肃顺、载垣、端华等八个亲信叫到跟前,托付他们辅佐六岁的皇太子载淳,也就是后来的同治帝。这八个人成了顾命大臣,负责操持朝政。咸丰帝咽气后,肃顺立马带着人接管大局,忙着安排皇帝身后事和朝廷运转。他觉得自己是先帝钦点的顶梁柱,地位稳如泰山,连懿贵妃慈禧都没放在眼里。在他看来,慈禧就是个守寡的女人,能翻出什么浪? 可肃顺忘了,朝堂从来不是靠一张嘴就能站稳脚跟的地方。咸丰帝一死,朝廷里头乱成了一锅粥。小皇帝才六岁啥也不懂,后宫里慈禧和东太后慈安明争暗斗,外朝又是肃顺这帮顾命大臣说了算。肃顺仗着自己有权,态度越来越嚣张,对慈禧的态度也越来越轻慢。他压根没想过,这位“深宫妇人”正在暗地里磨刀,等着给他致命一击。 慈禧这边也不是吃素的。她早就看透了肃顺的威胁,知道这帮顾命大臣不除,自己就别想掌权。于是,她悄悄找上了咸丰帝的弟弟、恭亲王奕䜣。奕䜣本来就对肃顺独揽大权不满,两人一合计,决定动手。八月,肃顺带队护送咸丰帝灵柩回京,慈禧让奕䜣先一步回北京布置,调兵遣将,准备好了一切。 九月初,灵柩队伍刚到北京郊外,肃顺还在那指手画脚指挥,突然御林军杀了出来,拿着圣旨直接把他拿下。肃顺懵了,但很快就镇定下来,心想自己是顾命大臣,慈禧还能把他怎么样?他被押进京师大牢,锁链套在身上,日子却没消停。他不服气啊,天天在牢里拍门大骂,嗓子都喊哑了。他骂慈禧和奕䜣“叔嫂狼狈为奸”,骂他们背叛先帝,咒他们不得好死。那架势,像是恨不得冲出去跟慈禧拼命。狱卒听着都害怕,可肃顺压根不怕死,骂得越来越狠。 慈禧听到这些骂声,没急着发作,反而冷笑了一下。她心里清楚,肃顺这是在给自己找死。她跟东太后慈安联手,九月初十发了一道懿旨,直接废了顾命大臣的权,定了肃顺“谋逆、不忠先帝”的罪名。这下朝堂炸了锅,有人替肃顺叫屈,有人暗自庆幸,反正局势彻底倒向慈禧。肃顺的几个同党,像载垣、端华,早就被秘密收拾了,轮到肃顺也没几天了。 九月十七日,肃顺被押到菜市口砍头。那天北京天阴得厉害,街上风沙滚滚。他被押上囚车,穿着破衣裳,走得倒还挺稳。到了刑场,行刑官问他有啥想说的,他冷冷一笑,说了句“我倒要看这江山能撑几日”,然后刀落人头滚,血染了一地。围观的百姓看得心惊胆战,肃顺这颗大脑袋就这么没了。 肃顺一死,他那帮顾命大臣的势力彻底垮了。慈禧趁机跟慈安垂帘听政,奕䜣封了议政王,朝堂上全是他们的人。这场“辛酉政变”让慈禧翻了身,从一个守寡的妃子变成了大清的掌权者。肃顺呢?从云端摔到泥里,成了历史书上的一段小故事。

0 阅读:60
历史海大富

历史海大富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