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上世纪80年代,日本斥资百亿建造人工岛,意图扩充国土,可令人震惊的是,这个岛屿竟在一夜之间神秘消失了,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上世纪80年代,日本花了好多钱,足足有上百亿,造了一个人工岛,想让自己的国家变得更大。但奇怪的是,这个岛一夜之间就不见了,真是太让人惊讶了,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那时候,日本经济发展得很快,也特别想多占点地方。在太平洋的一个角落里,有个很小的珊瑚礁,叫冲之鸟礁,小得只有十平米左右。可就这么个小地方,却卷进了一场很大的国际争斗里,也看出日本真的很想扩大自己的地盘。冲之鸟礁在西太平洋的一个关键位置,就在冲绳和关岛之间的海上通道上,就像守着一条很重要的路一样。按照联合国的海洋法律,只有那些自然形成,能让人住或者搞经济活动的岛,才能拥有200海里的专属经济区。也就是说,要是冲之鸟礁能被算作“岛”,那日本就能多出快70万平方公里的专属经济区,还能占个好位置,控制重要的海域,建军事基地,这对东亚和西太平洋的局面影响可大了。 冲之鸟礁这个名字啊,从古代航海的时候就有了,意思是“远处的鸟礁”,听起来就挺偏远孤单的。到了20世纪,日本才开始重视它,想从这片破珊瑚礁里找出地缘政治的好处。不过呢,冲之鸟礁涨潮的时候露出来的地方才几平米大,跟“岛”的标准差得远了,联合国没同意,周边国家也反对得厉害。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虽然世界上不少国家都提出了反对意见,但日本还是铁了心,要把冲之鸟礁变成一个人工岛,为此花了400亿日元呢!他们修了专门的路线,把建筑材料和设备都运了过去。一开始,他们试着在礁石上浇上钢筋混凝土,还填海扩大面积,可海水太厉害,很快就把这些都冲没了。 填海不行,日本就换了个招儿,养珊瑚虫来扩大礁石。珊瑚虫多了能长成大片珊瑚礁,他们觉得这样可能就能符合联合国的“自然形成”标准了。这个办法花费也不小,光买珊瑚虫卵和改造环境就花了好几千万美元。为了养珊瑚,日本还装了海水净化设备,找了好多科学家来观察生态。 可就在日本人觉得快成功的时候,来了个“不速之客”——棘冠海星。这种海星就吃珊瑚虫,还繁殖得特别快,把日本人辛苦养的珊瑚礁都给吃光了。碰到这种没法控制的情况,日本也只能认输了。虽然日本老想着把冲之鸟礁说成是“岛屿”,好占更多海域,但联合国一直认定它就是个小礁石。因为国际法管着呢,加上我们一直反对,日本的好几次扩张打算都没得逞。冲之鸟礁这事儿,给大家提了个醒:想用地缘政治那一套来挑战自然规律,最后肯定行不通。冲之鸟礁这事儿,让日本的扩张计划碰了壁,说到底,就是人类想跟大自然对着干的一个例子。地球上的每个小地方,咱们都得记住,干啥事儿都得先尊重自然。不管是想赚钱扩张,还是搞战略安排,要是不按自然的规矩来,最后肯定得乱套。咱们得吸取教训,明白大自然的威力可不是闹着玩的,谁要是不听它的,早晚得吃大亏。
4月5日,德国《明镜周刊》报道称:“北京反‘对等加税’举措迅速公布,令特朗普猝不
【109评论】【152点赞】
行者无疆
吃虫子的海星来自东方大国-印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