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军统双面间谍骷髅坐在酒楼,企图暗杀朱老总,这时待监视杨奇清的人赶回报告说“杨奇清失踪了"骷髅听后直奔码头,怎料杨奇清在假借检查朱总司令的下榻处时悄然离开芝川镇,乘一艘预先安排的轻舟赶到侯马镇,而此时的骷髅正中圈套被生擒,随后被枪决。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刻,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中国共产党果断决定将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以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
8月25日,中共中央军委发布命令,朱德被任命为八路军总指挥。
就在这个关键时刻,杨奇清接到了一项新的任务,他被任命为八路军野战政治部锄奸部部长,这个看似普通的任命,实际上赋予了杨奇清巨大的责任。
锄奸部不仅要负责内部保卫工作,还要与叛徒和奸细作斗争,可以说是革命队伍的"免疫系统"。
起初,锄奸部由傅钟、陆定一和杨奇清三人组成,然而,随着形势的发展,党中央意识到锄奸工作的重要性与复杂性,决定扩大锄奸部的领导班子。
朱德、彭德怀、罗瑞卿和周恒加入进来,与杨奇清一起组成了新的五人领导小组,这个决定充分体现了党对杨奇清工作能力的认可,同时也显示出党中央对反间谍工作的高度重视。
然而,杨奇清面临的挑战远不止于此,1937年9月6日,一个令人不安的消息传到了杨奇清的耳中。
朱德总指挥计划在当天召开誓师大会,准备率领八路军总部迁往129师驻地,这本是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却不知怎么落入了国民党军统局长戴笠的耳中。
戴笠,这个在中国近代史上臭名昭著的特务头子,一直对共产党怀有刻骨的仇恨,得知朱德行踪后,他立即策划了一个阴险的暗杀计划,他派出了一名代号为"骷髅"的特务,准备在芝川渡口伏击朱德。
"骷髅"这个人物本身就充满了戏剧性,他是一名双面间谍,不仅为军统工作,还暗中效力于日本特务机关,戴笠之所以选择他,正是看中了这一点。
如果暗杀成功,戴笠可以轻而易举地将罪责推给日本人,既达到了除掉共产党领导人的目的,又能在表面上维持国共合作的局面。
戴笠万万没有想到,他精心策划的阴谋早已被暗藏在军统内部的共产党地下党员察觉,这些隐藏在敌人心脏地带的勇士们,冒着生命危险,迅速将这一惊人的情报传递给了李克农。
李克农是当时共产党情报系统的重要负责人,他深知朱德对于整个抗日战争的重要性,立即联系了杨奇清,当杨奇清得知这一消息时,他的心情可想而知。
作为锄奸部部长,保护党的领导人安全是他的首要职责,现在,他面临的是一个精心策划的暗杀阴谋,而留给他准备的时间却少得可怜。
但杨奇清并没有慌乱,多年的革命斗争经验让他保持了冷静,他迅速制定了一系列周密的计划。
首先,他改变了朱德的行进路线,原本计划走陆路的队伍被悄悄改为了水路,其次,他安排了多支掩护小队,在预定路线上设置了多重保护网。
最妙的是,杨奇清还派出了一支特遣队,让他们假扮成朱德一行人,这支队伍按照原定计划前进,目的是引开敌人的注意力,这个计策可以说是一石二鸟:既能保护真正的朱德安全,又可能引出潜伏的敌人。
在芝川渡口附近,杨奇清找到了一个绝佳的位置——一座二层高的酒楼,这座酒楼视野开阔,可以俯瞰整个渡口区域,杨奇清决定将这里作为指挥中心,亲自坐镇指挥这场关乎党的领袖安危的行动。
为了使计划更加周密,杨奇清还巧妙地利用了当地的力量,他找到了芝川镇的镇长,以朱德要来进行抗日宣传为由,获得了镇长的配合。
这个举动不仅为行动提供了掩护,还在无形中增加了一层保护网。
就在"骷髅"和他的同伙们满怀信心地等待猎物上钩时,杨奇清的反击悄然展开,假扮朱德的特遣队按计划出现在镇口,吸引了敌人的全部注意力。
与此同时,真正的朱德已经安全地乘船离开了危险区域。
当"骷髅"意识到上当时,为时已晚,杨奇清带领的锄奸部成员如天罗地网般将他们包围,在这场无声的较量中,杨奇清以超凡的智慧和果断的行动,彻底粉碎了敌人的阴谋。
行动结束后,杨奇清并没有掉以轻心,他亲自押送着包括"骷髅"在内的8名被俘特务,来到了山西侯马镇的八路军129师驻地,在这里,他与刘伯承进行了深入的讨论。
面对这些俘虏,杨奇清提出了一个富有远见的建议,他认为,如果公开宣布这些人是国民党特务,可能会对刚刚建立的国共合作抗日局面造成不利影响。
因此,他建议以"汉奸"的名义处决这些人。这个建议既惩治了敌人,又避免了可能出现的政治风波,充分体现了杨奇清的政治智慧和大局观。
这次成功挫败暗杀阴谋的经历,不仅保护了朱德的安全,也让杨奇清在反间谍工作中积累了宝贵的经验,这些经验在之后的岁月里,为新中国的安全保卫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