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为人随和洒脱,却有固定的的习惯。抽烟,只用火柴,从不用打火机;不穿短袖衣服,没有短筒袜子;面对最爱吃的红烧肉,他要求厨师不能多做;其他方面,主席也很节俭。 延安时期,粮食紧缺,肉类稀少,毛泽东要求每一颗米、一粒豆都不允许浪费,吃剩的锅巴都要熬成稀饭再吃。 红军来到延安后,即便偶尔获得了珍贵的肉类罐头,毛泽东也会先考虑将其分配给年轻的士兵或伤员。 不仅如此,毛泽东主食常常是简单的糙米和馒头,偶尔为了调剂,也会加些小米或者红薯。 对于青菜,毛泽东坚持不切菜叶,而是连根一起炒,此外还强调这样做能够帮助锻炼牙齿和消化系统。 1948年,毛泽东在西柏坡时曾因工作繁忙而几天没有好好进餐,一餐饭中,他要求吃一碗红烧肉。 吃到这顿简单的红烧肉,他倍感满足。 为了节约用水,毛泽东常常在水源紧张的陕北使用一盆水清洗全身,而每次用水后,他会继续用旧毛巾洗脸、擦脚。 身边的工作人员感到不解,认为这不卫生。 但毛泽东却表示如果每个人能节省一点点,我们就能有更多的资源去打胜仗。 此外,尽管身边的工作人员早已开始使用香皂,他依然坚持用清水洗脸洗脚。 在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选择搬进了位于北京的中南海丰泽园。 医生提醒他注意饮食,特别是要避免食用过多的肥肉。 然而,毛泽东对这些建议显得有些不以为意。 在进入北京后,毛泽东日常的食物通常是麦片、挂面,再加上一些霉豆腐。 每当时间充裕,他会吃上一顿简单的“四菜一汤”,通常就是一盘炒青菜,配上一些咸菜。 在他看来,越简单的食物越能满足身体的需要。 毛泽东身边的一位工作人员曾回忆,自己转业后进入了一家公司,发现自己每顿饭的花费就相当于毛泽东一年的伙食费用,感到非常羞愧。 毛泽东非常喜欢辣椒。 在一次访问苏联时,他还特意向苏联作家提起,辣椒不仅是刺激味蕾的调味品,更是一种能够激发活力的食物。 在他看来,辣椒能够提神、活跃思维。 毛泽东曾向美国记者斯诺解释,喜欢辣椒的人常常具有强烈的革命精神,这种食物能够让革命者更具活力。 1942年,斯大林收到毛泽东亲手种植的红辣椒。 此外,他的穿着和居住环境同样简朴。 开国大典时,他甚至穿着一件满是破洞的羊毛衫。 即便如此,毛泽东从不以此为不便,反而在接见外国领导人时,认为穿新衣服没有必要。 他强调,在国家贫困的情况下,不能过于讲究个人的享乐,应该时刻记住国家的艰难处境。 中南海的丰泽园,毛泽东度过了将近三十年。 去世后,毛泽东留下的遗物中,几乎没有任何奢华的物品。 其中,一条旧军毯磨损严重,颜色褪去,它曾陪伴毛泽东在艰苦的战争岁月中,尤其是在陕北的战斗中。 这条毯子也见证了他指挥三大战役。 毛泽东对它有着深厚的感情,即使在生活条件有所改善后,依旧舍不得更换这条毯子。 在毛泽东晚年的时候,身体状况越来越差,工作人员曾为他配备了保暖性更强的新毛毯,但毛泽东依旧选择了那条破旧的军毯。 上世纪90年代,毛泽东的遗物被移交至毛泽东纪念馆,其中那条旧军毯也被陈列其中。 即使牙膏和牙刷逐渐成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品,毛泽东依然坚持使用早年习惯的牙粉。 在毛泽东的眼中,新的并不总是最好的。 甚至他的牙刷,也早已是秃毛的状态,但毛泽东依然不愿更换。 此外,毛泽东还曾将他多年来使用的军大衣作为新婚礼物赠送给儿子毛岸英。 毛主席年轻时,常常吸农民自制的“生烟”,这种烟质朴、粗糙。 他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期间,毫不避讳地吸食这种烟。 在抗战时期,物资匮乏,毛主席对香烟的需求并不高。 除了常常抽“生烟”,他偶尔也能从国民党部队获得一些较好的烟品。 而他最喜爱的香烟品牌是来自英国的“555”牌。 新中国成立后,毛主席对香烟的需求逐渐增大。 1951年,“中华牌”香烟成为了国内香烟的代表,并深得毛主席喜爱。 随后的“熊猫牌”香烟也获得毛主席的赞赏。 值得一提的是毛主席从不用打火机,因为一个打火机通常能买好几盒火柴。 然而,随着健康问题的加剧,毛主席决定戒烟。 尽管如此,他仍偶尔手握香烟,偶尔闻其烟味来缓解瘾头,直到最终彻底戒烟。 参考文献:[1]吴俊.施燕平《〈人民文学〉复刊和编辑日记》劄记(一)——解放军文艺社学习毛主席关于《创业》批示的情况纪要(1975年)[J].扬子江(评论),2016(1):40-45
毛主席为人随和洒脱,却有固定的的习惯。抽烟,只用火柴,从不用打火机;不穿短袖衣服
张梁看历史故事
2025-04-06 10:42:10
0
阅读:105
真心小贝
咋看咋觉得毛爷爷无比亲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