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星][星星][星星][星星],春日荐片季
有一个挺奇特的现象,“游改电影”能精准吸引一部分游戏粉丝观影,观影过程中他们会津津乐道讨论电影中出现的游戏彩蛋、各种元素、各种细节、各种致敬...但却不一定会对剧情以及电影中的人物有过多指摘,甚至我身边的很多游戏铁粉还表现得比较包容,他们愿意为“游改电影”的致敬梗买单。
而《我的世界大电影》肯定是研究过目标人群心理的,电影对《我的世界》的方块美学、村民、末影人、苦力怕还有钻石剑、TNT、末影珍珠等道具进行了细致还原,甚至复刻了“破坏方块后上方结构浮空”等游戏特性,还有末影珍珠传送、熔岩烤鸡等细节彩蛋...这都是足以让游戏铁粉血脉贲张的兴奋时刻,《我的世界大电影》在“有限创新”上也想方设法让电影变得更合家欢,比如方块生物被赋予了真实的皮毛质感等等,电影中的场景相比游戏要更加丰富多元,色彩更鲜艳,更具有奇幻感,但这些对游戏的致敬以及对游戏粉的宠溺并不能掩盖剧情过于简答,人物比较单薄的硬伤,但就像我一开头说的,游戏粉普遍比较包容——给到他们想要的,他们就给你一个四星高分,但能不能成为经典?大家心里有数!
因为媒介形态的天然冲突,游戏改编电影从本质上就是一件特别难的事,打比方,《塞尔达传说》是主线任务明确的开放世界游戏,《最后的生还者》是强剧情,《马里奥系列》是关卡,《生化危机系列》是恐怖枪战,《塞尔登法环》等“魂类游戏”又是非常明确的碎片化叙事...游戏的核心在于玩家通过操作影响叙事进程,但影视作品需要至少一条明确的剧情线,需要非常具体的主人公,需要比较固定的视角,需要比较具体的矛盾冲突,这一定是比游戏本身的格局要小很多的。
但事实上,很多优秀的“游改电影”是找到媒介融合的方法的,比如《超级马里奥兄弟大电影》是把关卡和系列作品的元素放在绝对主线里,马里奥必须打败反派库巴救路易吉和碧琪公主成为主线,把游戏世界和现实世界做了适当的连接——马里奥和路易吉成为了布鲁克林的水管工,这种简单而充满冒险的剧情,易于理解和接受,适合全年龄段观众,“彩蛋+合家欢”成为了《超级马里奥兄弟大电影》的钥匙。《头号玩家》的成功则更加复杂,电影的剧情,人物本身和游戏无关,影片通过主角们在现实世界和虚拟世界中的经历,探讨了现实与虚拟的关系,以及人们在虚拟世界中寻找自我和意义的主题,进而引发了观众对于科技与人类生活关系的深入思考,而影片中融入的大量的经典游戏、电影、动漫等元素,成为辅助叙事以及让人物更丰满的工具,电影的格局显然高于电影中出现的所有游戏和文化符号,这是只有斯皮尔伯格导演有能力把控的。
所以“游改电影”必须要做好的是游戏IP的视觉化具象呈现,以及大银幕故事的情怀输出,但到底是一封写给游戏铁粉的充满彩蛋的情书?还是挂着游戏IP的合家欢冒险片?还是把握游戏精髓并提升情绪价值的真正的电影?还是从游戏维度跳跃到更高维度的经典之作?这是个特别复杂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