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前,我被医院派遣到云南的一个小镇进行医疗援助。一次在一个小村庄义诊时,可能是因为水土不服,我感到胸闷难受,伴有恶心。我拿着医书靠在书上打算歇会儿。阅读之际,一位老人问我:“你是学中医的吗?” 我惊觉他目光如炬,却故作镇定:“山里湿气重,难免胸闷。”他解下腰间葫芦,灌了一口药酒,抹了把花白胡须:“那是肝火在烧喉咙哟!我这有张降龙伏虎的方子,你要不要?”说着从竹篓里掏出一个油纸包,上面歪歪扭扭画着火焰吞龙的图案。 我当作江湖伎俩,冷笑推辞。他却突然厉声:“看你这胃气上逆的印堂,五年后必成噎膈!此方若失传……”话音未落就被山雾吞没,只留下油纸包在青石上颤动。 回城后,我将此事当笑谈讲给老师听,谁料他捧着药方激动地说:“这是失传已久的左金降逆汤啊!君药旋覆花配代赭石,恰是乾坤倒转之妙!” 胃食管反流,其实是一种“经脉鬼门洞开”的疾病。中医认为,胃气上逆,肝火上炎,导致胃食管反流。这种病虚实夹杂、寒热错杂,治疗起来颇为棘手。 如今,我把珍藏的方子公之于众,希望能帮助更多有需要的人。 开方:旋覆花、代赭石、半夏、生姜、茯苓、黄连、吴茱萸。7剂,每日1剂,水煎服。 方解: 旋覆花:降逆气为君,就像一把降落伞,把上逆的胃气稳稳降下来。 代赭石:镇肝阳为臣,平息肝火上炎,让肝气不再上冲。 半夏、生姜:散水寒,温中止呕,缓解恶心、呕吐的症状。 茯苓:健脾土,增强脾胃功能,从根本上改善体质。 黄连、吴茱萸:取“左金”之意,平肝胆之逆,清热燥湿。 全方暗合“镇肝阳、温胃寒、调枢机”之秘,正应胃食管反流虚实夹杂、寒热错杂之证。 记得有一次,我接诊了一位胃食管反流患者,他经常感到胸闷、恶心,晚上睡觉时还会反酸。经过辨证,我发现他的问题是胃气上逆、肝火上炎。我给他开了左金降逆汤,一周后,他的症状明显减轻,胸闷和恶心感消失了。一个月后,复查时胃食管反流的症状基本消失。 特别提醒在调理胃食管反流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饮食清淡: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这些食物容易加重症状。 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波动过大,因为情绪紧张、焦虑也会加重症状。 适当运动:增强体质,促进气血流通。 如果您也有类似的困扰,或者对胃食管反流的中医治疗有疑问,欢迎在评论区留言,我会一一为您解答。
30年前,我被医院派遣到云南的一个小镇进行医疗援助。一次在一个小村庄义诊时,可能
陈玉龙谈养护
2025-04-06 21:43:25
0
阅读:1